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6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大学生具有接纳它、运用它的最可靠的科学素养;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大学生是其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多元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加之,大学生又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双刃剑”,研究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一、新媒体的界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将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凭借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种类繁多,主要有飞信、微信、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游戏、数字电视、虚拟社区、E-MAIL、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1]。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的开放性、多元性、泛化性给大学生思想教育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它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平台、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它导致大学生过分被动接受信息却反思太少,降低了学习能力,不利于打下深厚的学术功底。面对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他们缺乏鉴别力、易主观片面,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者的权威性。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努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努力削减其不利因素,让它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学习成长和思想进步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念、道德素养、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这既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认识和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牢固树立将新媒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质培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服务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涌入并充斥着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当代大学生极易受西方“糖衣炮弹”的侵蚀,教育者要适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双主体”的互动理念和平等互动的主体观,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及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教育者必须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与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吸引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及特点,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高校要发挥“红色”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和传播文化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和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贴近学生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认真解答大学生提出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困惑,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变成主动的参与思想交流,真正实现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真理的引导和感召的教育目的。此外,也可将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歌曲引入网站,使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变为具体、枯燥变为有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青年学生,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完善各种通讯“群”功能

  高校应积极推进和鼓励辅导员开放个人工作博客和辅导员“博客群”,这样,既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感悟,又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群体环境,形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建立“班级群”、“年级群”、“团员群”、“党员群”、“学生干部群”、“社团群”等,发挥“群”功能,亲切自然地与学生展开交流,避免面对面交谈的紧张气氛,更亲切温和地和学生建立联系、取得信任、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树立理想信念[3]。

  (四)建章立制规范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

  对于新媒体环境的监管,相关的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我国针对网络等虚拟环境的管理颁布了相应的一些法规和政策,但是专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制度非常少。高校虽然自己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多不健全,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所以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媒体素养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整个民族的未来意义深远。由于媒体草根化的特性,大众发布信息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同时,网络的隐匿性及追求高点击率,使媒体传播信息的可信度降低。大学生畅游在丰富多彩而又复杂的媒体文化中,更需要自觉强化自律精神、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首先要从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入手,建立新媒体的防、控、导体系。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大学生的不成熟性等特点,高校的网络监管成为了必然。高校的网络监管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依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特别是号召有责任心有影响力的学生一起加入,对于同学们的一些网络发言,转发的信息,发布的观点等要及时进行关注,对于一些偏激的,受蛊惑的,受诱骗的信息要第一时间反馈老师和领导,及时正确进行处理。二是要依赖学校网络技术中心的专业管理员,对于个别恶意散布假、错、攻击他人信息的IP应进行追踪和调查,以免发生不良事件。三还要依靠国家安全部门的技术力量[4]。新媒体技术有其隐蔽性,科技含量又较高,散播面较广,所以依靠强大的国家安全部门的技术力量,能够健全监管。

  其次是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强化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调查显示,43.7%的大学生非常了解新媒体使用规范,20.6%的大学生不是很清楚,25.4%的大学生只知道一点,10.3%的大学生完全不知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也说明,国家和学校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5]。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此,要通过正确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加强自律精神的培养和网络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媒体发挥更积极高效的作用。

  第三,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友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必然会给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带来新鲜感和冲击波,这些影响一方面是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是不利因素。大学生是一个易受影响的群体,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首先,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吸引学生在校园内上网。通过校内网络“过滤器”剔除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其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不同板块的建设中。最后,丰富校园文化内容[6],开展健康向上的文艺,体育、宿舍文化节、读书月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道德情操。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减少新媒体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发掘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条件下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环境 大学生 媒体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