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综述论文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综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0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综述

  一、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进化史,也是一部科学发展史,而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对事物不断数据化的过程和数字化的历史

  [1]早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就已前瞻性地提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时代转型的论断,并简要概括了大数据的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2]伴随着我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方针的确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学校拥有可用的、高质量的海量数据逐渐成为现实。随着2013大数据元年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已有5篇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胡树祥、谢玉进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阐明大数据时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拒绝和回避的新环境,需要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席卷而来的变革和发展。这一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侧重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建构和实践初探,为后期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到了2014年学术界相关论文已达31篇,主要从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如:胡纵宇、黄丽亚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一文中,分析了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如何优化创新;如:王海建《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次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理论。这一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突出的一点就是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并重,懂得分析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境以期寻求解决路径,但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略显局限,缺乏深度。2015年学术界相关论文已有144篇之多,已初步形成丰富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中包括13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例如崔海英的《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该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成果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进展,研究领域也更加具有前瞻性,大多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模式论证的角度,探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路径,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如:胡子祥、余姣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李怀杰、夏虎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以及刘春玲的《大数据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等。

  二、关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现实困境的研究

  1.数据的庞杂、良莠不齐的困境。现阶段,有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涉及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的研究,如刘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的数据依然相当匮乏,存在着数据多样化需求与数据供给之间的矛盾;由于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导致数据的集成度、共享度不高并且种类单一,许多数据还因为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而不得不闲置丢弃,严重降低了数据样本的丰富性与关联度。”[3]正如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指出:“大量的信息成倍增加,但有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信号的比例正在缩小,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对信号和噪声进行区分。”[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提高数据辨识力和解读力无疑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现实挑战,如何从真假混杂的海量数据中寻找需要的有用数据,是关乎大数据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条件。

  2.技术难点。胡纵宇、黄丽亚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一文中指出,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语义网络,“大数据”分析的技术难度很高,本来被赋予明确含义的信息,在机器处理和集成大数据的时候,失去了含义,由于“大多数关联子数据库的语义格式并不兼容,因此大部分数据分析仍然需要人工,这是实现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的‘集成问题解决方案’的难点所在。[5]同样,邱启照、孙鹏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中也提到怎样收集数据,怎样在纷繁的数据中找出适用的数据,怎样得出数据和思想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一系列技术性难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无法回避的技术性挑战。[6]

  3.研究范式转变的阻力。胡纵宇、黄丽亚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中认为,培养“用数据来说话的素养”,使量化研究方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得心应手的新工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不是一个累积过程,即远不是一个可以经由对旧范式的修改或扩展所能达到的过程。[7]潘超、王飞、张志为在《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提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是基于定性分析,因为其工作针对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而思想具备动态性、私密性、不确定性等特定,难以进一步量化,也就使得定量研究的方法难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8]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范式,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才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4.伦理困境。胡子祥、余姣在《大数据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伦理挑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人类的生活并非只是充满数据和机械算法的冰冷世界,数据管理的不成熟以及过度的数据依赖,将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个人隐私暴露的挑战、公平正义亵渎的挑战、“唯数据主义”的挑战。[9]   三、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相关要素

  1.关于思想理念创新的研究

  正如王道俊所言,“教育理论研究的推陈出新,最根本的不是添加几个新的观点和引用几条新的材料,而是要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思维方式上有所更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及时转变工作思想理念,以应对大数据环境中各种机遇和挑战。

  [10]代表性的观点有何蓓蓓、李岩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一文中创新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应树立“大思政理念+大数据意识”的新型思想,从强化数据的敏感度和关联度入手,落实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理念,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数据和资源;[11]张跃聪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探究》一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要改变思维路径――从演绎转向归纳。突破以往传统经验的束缚,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量化,挖掘学生思想、情感、行为、兴趣和需求等方面信息,把握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表现及其规律,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找到真正的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短板,及时地查漏补缺;[12]李怀杰、夏虎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一文中提出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新理念:一是量化图式理念,二是个性化教育理念,三是精准研判理念。从学生数据的采集、分析到预测实施彻底的大数据化,基于数据相关关系,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整体性、全面性数据评估,判断出近期学生的舆情动态、思想状态、价值导向、心理预警等等,从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舆情对策、思想教育或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13]

  2.关于工作队伍优化的研究

  中国传统教育者注重循序善诱、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推崇以身作则,在思想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层面上要求高度统一、集中,但是大数据视域下真正成功的教育既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复杂变动的地图,更应为其提供一个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凌小萍、邓伯军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一文中指出,教师数据素养形成的关键点在于树立见微知著的理念,主动收集、整理数据信息并认真分析,深入挖掘学生数据信息的相关性,增强教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同时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系统组织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数据分析能力;[14]方世敏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一文中提出为了满足专业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能作用,必须构建一套健全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好后期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从而锻炼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形成一股强有力的专业力量,组建出高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15]夏梦醒、幸小英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探析》一文中提出,建设一只高素质的高校大数据人才队伍是大数据时代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大数据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实质就是从教育主体的思想实际出发,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采取数据化的手段和方法完成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解决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16]

  3.关于工作方法创新的研究

  大数据视域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如何更加深刻地影响个性创新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在如何促使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下,应当在工作方法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呢?李正阳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研究》中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应当注重传统方法的创新、加强新型方法的尝试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构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思想政治双管齐下教育体系;[17]赵浚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与应用》一文中,指出需要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法转变、线性关系向非线性关系转变、局部分析向整体分析法转变、模式化向多样化方法转变,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千篇一律的方式;[18]张跃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探究》着重于构建网格化信息管理体系,创新数据的收集处理技术与方法。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数据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使得数据管理规范化,搭建关联领域的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等,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库的集成、交换和共享,另一方面,将数据转化为行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运用数据掌握话语权,通过数据挖掘把握话语时机,根据话语内容要求和特点选好话语方式。[19]

  4.关于工作载体创新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0]胡子祥、余姣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出数据化、海量化、动态化、复杂化的特征。[21]大数据本身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保持理性,正确地去看待大数据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运用它,避免“惹火烧身”;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在《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一文中提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开展大数据移动互联学习的基础条件,开始转移到探索如何处理移动学习中教与学的关系、移动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指导模式等方面,并且注重适用于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22]从整体上看,我国教育大数据发展尚处于基础期,目前教育大数据的采集网络仍处于布局和建构的初级阶段,大数据在教育决策、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倒是一些企业集团较早看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应用前景和巨大商机,以至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总体上呈现出“产业应用的成熟度大于学校应用的成熟度”的态势。但是在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仍需要看清大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将是传统思维的颠覆、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育科研的有效性,甚至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终身个性化匹配。   5.关于工作模式创新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教育问题又异常复杂,过去我们只关注“怎么办”教育,而现在我们更关注办“什么样”的教育,就目前形势来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潜能,是摆在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张世忠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多维度立体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以期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载体和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23]李怀杰、夏虎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一文中,基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出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路径和新模式。首先,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其次,开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电公式”,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教育三支队伍,构建开放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辅助系统;[24]刘爱楼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诠释与构建》一文中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高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特点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模式。[25]

  6.关于预警评价机制创新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大数据逐渐成为学生预警评价的主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预测这一核心功能,探讨在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业、行为、心理健康、贫困和就业预警系统设计框架,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课程、课堂、课下“三位一体”的预警信息评价机制,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真正成为可能。预警方面,王寿林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将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从微博、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中获得的有关大学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行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出某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6]刘召鑫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之道》一文中认为,通过了解学生的网络动态,关注学生的思想境况,并提供心理辅导、生活和就业指导等,以及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潜在的学生危机状况,在大学生有相关诉求或出现突发状况时,根据存储的某位大学生的相关数据,及时进行分析综合,制定出符合其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流程;[27]评价方面,吴雷在《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长效机制构建》一文中表示,在大数据时代,包括人的思想、情感等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量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借助大数据,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评估工作,进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28]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大数据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其重要作用和地位已不言而喻。大数据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起步晚,发展快,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已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的研究阶段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但是,从总体来看,大数据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不够成熟,仍需要进一步的升华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研究不足

  1.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不够。目前的学术研究侧重于将大数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大数据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没有真正体现大数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

  2.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不够。由于现阶段高校还并未真正普及如何将大数据实际应用到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较少有人将实践过程中成功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给人一种空洞泛谈,不知所云的效果。

  3.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路浅显化。就目前已形成理论成果的研究来看,较少涉及到国外的研究成果,学者们未能广泛地听取国外先进的成果经验;大部分学者对大数据的研究要么泛谈,要么仅仅从某一个方面论证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4.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横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的综合学科,而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多从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学层面展开,缺乏多学科背景下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展望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提升理论成果的研究水平:

  1.加强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应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人文关怀。例如,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如何切实培养大数据意识和习得大数据技术;大数据视域下,如何体现高校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权性;如何消弭大数据分析结果对大学生隐私及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

  2. 加强对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学科交融研究。借鉴其他学科如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国际对话和交流,突破研究空白点和盲点。   3.加强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系统地研究。将大数据视域下的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向学科层次提升和发展是未来大数据思政教育研究的必然趋势和价值归宿。如果把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文化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实现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综述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思想政治 机制 思想 政治 高校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