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研究论文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8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研究

  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迅猛,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网络因其诸多的便利特点,使其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平台。高校作为知识分子汇集的场所和互联网应用的前沿阵地,特别是大学生,作为网络一个重要的受众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高校成为复杂的舆论场,师生成为舆论场的主体,和其他社会舆论相比,高校的舆论传播更为迅速、广泛。这使得高校舆论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政治态度的重要因素。[1]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和把握舆论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积极探索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工作思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为高校舆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1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原则

  1.1 以人为本原则

  某高校曾在2012 年8 月发生一起学生宿舍起火事件,学生所在的宿舍浓烟滚滚,整个宿舍被烧得面目全非,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地发布相关信息,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私下对该事件进行了各种不同版本的猜测,该事件随即在网上成为当时讨论的焦点,各种抹黑学校的言论充斥网络,加之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这在当时对学校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一项关于高校学生对于网络上关于高校事件观点的态度调查,得出的结论是37.27%接受主流观点的影响;13.64%坚持自己的观点;28.18%坚持少数人的观点;20.91%觉得事不关已,无所谓。[2]由此可见,在高校学生的想法很容易受到网络主流观点的影响,当谣言占据主导地位时,学校的舆论引导可能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因此摸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及时加以处理,这对于做好高校舆论工作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热点,学校有关部门应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工作中切实将师生切身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做好高校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1.2 主动性原则

  当前,许多高校出现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可能出现的舆论事件预见性不够,主动干预的力度不够,大多高校是“哪里有火灭哪里”,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一件事情会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进行大范围传播,试图将学校发生的突发事情的信息强力进行阻塞的被动防御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网络时代的要求。对待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绝不能把其视为洪水猛兽,不敢面对,以至在行动上消极地应付,这样不仅起不到积极效果,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可能会引起各种猜测,进而在学生中间流传,造成消极影响,一旦谣言四起,会加大高校对舆情主流思想的掌控难度。高校应转变工作理念,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干预、引导和回应。比如可以设置网络监管人员、评论员、新闻发言人等,加强对有关于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提高工作的针对性。针对师生在网络上关注度比较高的言论和话题,学校可以安排有关人员就相关话题介入讨论,合理爆出一些师生不清楚的细节,让受众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原委,进而提出理性的建议或倡议,缓解网络上较为激进或非理性的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介入,能够及时地对网络言论进行引导,对师生关注热点迅速降温,使相关事件向平稳的方向发展。

  1.3 尊重舆论规律与教育规律统一性原则

  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各要素间存在的最本质和最深刻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在实际生活中按照规律办事,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应遵循的准则,按规律办事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传播规律,并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这样会提高舆论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舆情的传播有较为固定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一般的热点舆情事件基本可以分为舆情发生期、舆情发酵期、舆情发展期、舆情高涨期、舆情回落期、舆情反馈期六个阶段。”[3]针对舆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舆情发酵期,学校的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先入为主,防患于未然,在舆情发展期,尤其当一些负面的影响盛行时,学校需要做的是加快信息公开,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和问责。在舆情高涨期,这个时候高校必须拿出相应的处理办法来,从源头上灭火,处理得公正、公开,不再给别人留下口实。再次,在舆情回落期,应该有意识的转移媒体和大众的视线,防止舆情触底反弹,其他相关的善后工作也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

  1.4 网上网下联动原则

  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网络舆论日渐活跃。网民对于社会上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在网络上所发表和表达较为一致的意见和情绪的集聚会形成网络舆论,实质上是网民对其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折射,其发生的根源来自现实的社会。一些网络舆论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引导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生活产生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并将网络舆论引导与网下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一是要采取网上干预机制,主要是对网上大学生群体的舆论动态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并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在网络上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不同问题,进行“量体裁”式的教育引导,对网民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解答,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进而在行为上有所改进。此外,还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湛的网络思想政治队伍,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让正确的网络舆论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及时地向学生发布相关新闻,让他们了解事情的原委,消除学生各种疑惑,从而遏制各种流言在网上传播,使高校舆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二是采取积极的网下干预。相关人员一旦捕获到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尽可能详细地上报学校的有关部门或领导,以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掌握主动权。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网络,加强监控,做好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规模、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的打算,为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提供了有力的行动决策。   2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方法

  2.1 主动沟通信息

  网络的出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在信息掌握上出现了不对称,新时期的学生运用网络的水平和能力方面甚至比一些教师更为得心应手,他们有时掌握的信息量要比教师大的多,网络的普及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变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一特点,主动了解,及时跟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积极探索校园网络舆论的舆情。研究表明,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80%以上来自基层,是能够在基层解决的。许多网络舆情之所以会由开始的小事件演变为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相关的部门不够重视,没能从一开始就主动了解并公布事情的实情,以至于不明真相的人对相关事件猜测,以至于事情愈演愈烈、情况难以控制,最后导致严重的网络舆情发生。

  2.2 及时应对,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等特征,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原来的受众摇身变成了信息传播者,这大大激活了人们语言创新及其传播的热情,也使得网络舆论传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谣言、失真信息也找到了快速传播的途径,网络舆论往往具有爆炸性而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热点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可能会引发一场舆论风波。因此,迅速、快捷的掌握话语主动权十分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才能抢占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反之,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湖南“临武瓜农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没有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的详细情况予以披露,只是在官方网站上以“一起群众意外死亡事件”寥寥数字简单应付,经媒体报道后,文字报道和相关视频很快在网上传播,与此相关的新闻多达几千条,舆情迅速升温。一时间临武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相反,“黑龙江肇东教师罢工事件”发生后,以市委书记为代表的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倾听群众呼声,化解问题症结,并做出承诺,严格执行上级调整津补贴文件,确保教师工资待遇。最后罢课事件得到迅速平息。根据相关研究,舆论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特定的规律,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 2 至 3 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 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 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

  2.3 主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议题,合理进行引导

  议题设置是通过媒体等大众传媒对某些问题给以重视,有意识地为受众安排议事日程,这样就能引导甚至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进而影响公众对社会上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实践证明,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的矛盾焦点。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对于高校来说,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宣传的主动性,加强舆情研判,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积极回应师生关注较高的热点和问题。比如在校园网络舆论场中,引导者要借助最新的信息来设置议题,贴近现实语境,对哪些是大学生网民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以及哪些是大学生关注需求比较高的信息或议题,都需加以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合理建构舆论引导内容、设置大学生感兴趣的议题, 对他们以有效引导舆论, 这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关注,还可以使其不合理人性“恶”的情感得到宣泄,既可以使他们了解真相,又可以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从而避免被动。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舆论工作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 舆论 基于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