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论文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30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一、主题与思路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各大高校也纷纷开通公众账号,面向师生提供服务。就陕西省来说,2012年底至今,91所高校中的24所开通了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账号。主要针对校内师生提供新闻推送、资讯查询、娱乐消遣等服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现暂无开通“官微”,以团总支或社团为单位开设的平台共15个。就数量来说,本校微信平台的宏伟程度蔚为可观,但仅仅停留在“有”的层面,质量较低。原因有二:第一,服务功能的官方平台缺席,现有的各微信公众平台各自为战,尚未形成“组团式”发展。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以“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平台为信息发布主体,同时还开设了陕西师范大学就业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家教中心、留学陕师大、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资助管理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共7个有针对性和不同功能的公众账号。此外,除了此类功能账号外,二级学院或研究所公众账号共25个。第二,部分平台内容空泛,有的甚至许久未更新。怎样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的理念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开展工作尚处于探究的盲点。

  笔者现任本校生物系团总支书记,负责“陕师院生物系学生会”微信平台的建设发展,拟以该平台建设为契机,寻求本校微信平台的发展之路。大致思路可简要总结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调研。在经历了迅速扩张的乱象后,明确目标受众的需求是本系微信平台制定精准的战略定位,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第二步,团队建设与培养。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运营方式难以支撑起表现形式多样、媒体类型丰富的微信平台。建设一支术有专攻、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营团队是优质微信平台的保障。第三步,广泛参考其他高校微信平台,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开展建设。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在对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框架,从使用的动机出发,试图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我系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动机?第二,我系学生是否认可我校现有的微信平台?第三,我系学生的使用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获得到了满足?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973年卡茨、格里维奇和哈斯将大众媒介视为个人用以联系(或隔离)他人的工具。从有关大众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他们选出35种需求,并将其分成5类:1、认识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2、情感的需要:情绪或美感的体验;3、个人整合的需要;加强可信度、信息、稳固性和地位;4、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5、疏解压力的需要:逃避和转移注意力。

  在“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这一主题下,本人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系50名使用过“陕师院生物系学生会”微信平台的大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结合卡茨的划分法,最终将大学生的使用动机分为5类:1、认知动机:了解校内资讯与查询个人信息;2、互动动机:增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3、疏压娱乐动机:转移注意力,短暂休息放松;4、情感动机:满足个人体验新技术的好奇心或某种兴趣爱好;5、习惯动机:属于日常习惯,不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2015年3月,笔者完成对陕师院生物系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完成率为100%。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调查表一试图明确本系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主要动机,基于表1的统计结果,均值大于3(完全不符合=1、不符合=2、一般符合=3、符合=4、完全符合=5)的使用动机有认知动机(3.025)、互动动机(3.1375)、习惯动机(3.0875)。因此得出结论,本系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主要动机(需求由高到低排列)是互动动机、习惯动机、认知动机。互动动机最强,说明本系学生有较强烈的沟通、交流欲望,也反映出学生确实需要一个排解心情、增进情感交流的渠道。习惯动机位居第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是基于日常习惯使用微信平台,如登录微信时顺便浏览一下,习惯动机实际上并不能算是具有真正的目的性,属于一种比较被动,弱意识性的使用动机。然而,作为微信平台的开发者,笔者必须意识到,只有好的有用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习惯动机,滞后、单一、低劣的平台只会让学生取消对其关注。认知动机位居第三,了解校内、系内咨询、查询个人信息是现阶段本系学生使用平台的主要动机之一。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需求与个人利益的相关度最高,如获取校内竞赛通知、奖学金发放公告、查询四六级AB级成绩等。

  表二探讨的是本系学生对于使用“校微”的态度,即是否认可现有的校微。第一题“平台信息对我有帮助”,分数均值为2.925。第二题是“内容版面缺乏吸引力”,分数均值为3.025。第三题为“使用平台挤占学习时间”,分数均值为2.25。第四题为“使用平台浏览信息方便快捷”,分数均值为3.3。根据数据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校微提供的信息没有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2、学生认为内容版面缺乏吸引力;3、使用平台没有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4、即使校微不尽如人意,学生还是认为使用平台浏览信息方便快捷。这种良好的体验可能来自于其他平台的使用经验。

  表三探究的是使用校微的过程中,本系学生的使用动机获得满足的程度。满意度均值大于3的只有“信息推送查询功能”。互动交流、娱乐、猎奇、习惯四个需求的满意度均小于3,即未获得满足。

  根据三个调查表的结果,笔者以为,本系微信平台应注重几点:1、加大互动功能;2、提高版面吸引力;3、保证信息向学生输送的及时畅通。

  四、平台框架设计(三级目录)

  五、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问题一:寒暑假以及在一些节假日期间也很容易出现校园微信的“断档”,在此期间很多平台就进入了“休眠”,该现象对稳定用户群不利。

  解决思路:放假期间学生离开学校,校内生活暂时中止,学生返乡在家度过假期生活,针对这一特征,可开辟有关家庭生活的专栏,如以“桑梓情深”为题,向学生征稿,学生可在平台内和大家分享关于自己家乡的美食、人文自然风光等等。这也是感恩教育的契机。

  问题二:信息爆炸、言论开放的环境,加大了管理难度。

  言论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人人都能说话为“谐”,然而,匿名的环境也无法避免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

  解决思路:做好“把关人”,要在民主中树立权威。信息的多元化和话语权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媒体的权威性,高校微信平台要作为意见领袖引领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问题三:学生的民情可能呈现“关起门吵吵”的局面,即学生自说自话,相关部门毫不知情。

  解决思路:本校近期多次开展校领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学生工作部门承诺,将学生反映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认真沟通、努力解决。本微信平台收集民情方法便捷,也许能为促进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起到良性作用。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大学生 媒体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