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论文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7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7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临床选择超早期溶栓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全方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患者溶栓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及溶栓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对其疾病表现等系列症状进行明确后,合理选择超早期溶栓的方法加以治疗,配合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及溶栓治疗时间,最终可以确保获得确切的脑梗死疗效,凸显脑梗死疾病在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普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2-0097-03

  临床将脑梗死疾病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在脑卒中患者中,占有极高的比例,患者在缺氧及缺血条件下,局部脑组织呈现出缺血性坏死现象,因此出现脑梗死现象。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为了将患者的再灌注损伤显著降低,将患者的梗死面显著减少,将患者的血流状态进行快速恢复[1]。为了确保对脑梗死患者给予超早期溶栓治疗后,可以获得更为确切的脑梗死疗效,此次研究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临床在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合理展开全方位护理等不同护理方法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超早期溶栓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89岁,平均(59.69±2.35)岁;患者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时间为2~16 h,平均(9.59±1.32)h。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6~90岁,平均(59.75±2.39)岁;患者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时间为2~17 h,平均(9.62±1.35)h;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脑梗死平均患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疾病症状表现加以分析,临床均选择超早期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展开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溶栓前护理干预 所有脑梗死患者进入到医院后,护理人员对脑梗死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确保患者的治疗环境达到温馨感及舒适感,针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加以系统了解,之后于临床准备对患者积极完成静脉通道的开通[2]。此外护理人员同脑梗死患者之间认真展开沟通工作及交流工作,避免因为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紧张情绪及不安情绪后,对后续脑梗死疾病治疗产生严重影响,使得脑梗死疾病治疗信心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确保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采用针对性方法加以有效解决[3]。

  1.2.2 溶栓中护理干预 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期间,护士根据医嘱对脑梗死患者合理开展各项护理操作,针对药物在实施滴注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做好相关的抢救准备工作,例如做好急救药物、吸痰器及心电监护仪的准备工作等。此外对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房需要进行相?P的准备工作,例如需要确保安静舒适,在固定时间进行通风[4]。对于合并患有心脏疾病及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电监护以及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如果出现任何异常,需要立即向主治医师进行报告,合理展开相关处理干预[5]。

  1.2.3 溶栓后护理干预 对所有脑梗死患者临床完成溶栓治疗之后,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并且做好监测工作,对所有脑梗死患者完成溶栓治疗后的疾病症状表现以及体征表现加以了解,如果患者呈现出头痛症状、意识障碍症状及恶心呕吐等系列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医师,选择有效降压措施对患者加以干预[6]。对患者合理展开体位护理干预,临床对患者有效完成超早期溶栓治疗之后,需要合理对脑梗死患者当前选择的体位进行调整,保证维持头高脚低的状态,每间隔2 h,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对患者实施拍背及按摩,确保次数为1次,之后针对患者的受压位置皮肤认真护理,避免脑梗死患者出现压疮现象。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表现为稳定状态之后,鼓励家属对患者展开四肢按摩操作,对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加以认真讲解,防止患者表现出肌肉萎缩症状及关节畸形症状等[7]。对患者合理展开饮食护理工作,护士对脑梗死患者疾病治疗情况加以了解后,对其制定具体的饮食计划,之后合理展开,需要将水果蔬菜进食量显著增加,避免脑梗死患者表现出便秘的情况[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脑梗死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几方面展开观察对比。

  脑梗死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治愈:所有脑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呈现为彻底消失,完成溶栓治疗后,临床展开疾病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全部表现正常;有效:所有脑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显著改善,完成溶栓治疗后,临床展开疾病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无效:所有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未获得改善,完成溶栓治疗后,临床展开疾病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未获得改善,甚至呈现出疾病情况更加严重的现象。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满意度评分:临床对所有脑梗死患者合理创建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总分为100分,随着统计分数的增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临床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及溶栓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溶栓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梗死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出现,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威胁。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于早期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能将脑组织缺血状态及脑组织缺氧状态加以纠正,此外对确保患者脑血管保持通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配合展开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为最终脑梗死疾病治疗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在开展全方位护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对脑梗死患者的疾病情况等加以了解,明确患者的意识状态及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有无异常,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征象。完成治疗后,需要合理展开相关的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实施翻身及按摩,对全身血液循环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配合建立饮食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最终可以确保营养摄入的合理性,从而实现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有效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成功缩短患者的脑梗死症状消失时间及溶栓治疗时间,为脑梗死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保证。

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临床 早期 护理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