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探微论文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探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30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探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确定的三大目标之一。人的情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政治情感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情感,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热情或冷漠,喜好或厌恶,尊敬或蔑视等心理反应的统称,是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人是离不开政治的,因而也必须具有政治情感。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政治观念、信仰的形成时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形成丰富而健康的政治情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广大高中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开展政治情感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

  

  一、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知

  

  如上所述,政治情感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生成的。因而,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知,无疑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首要一环。

  就高中“政治生活”课程而言,学生的政治知识应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概念。包括公民、民主、国家、政府、政党、民族、国体、政体、国际关系等;二是理论。诸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等。而最终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政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教材从头到尾没有解释什么是政治。

  对“政治生活”课程中的政治知识,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学生认真地学习领会,最终使学生理解、掌握了什么是政治这一重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是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社会公共权力,在对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总和。人是离不开政治的,因为,政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是注定要过政治生活的,尤其是现代公民。“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政治,政治有什么地位、功能、作用,才能对政治产生兴趣,我们教师也才能有较大的空间,从容地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

  

  二、深挖课程资源,找准政治情感投入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政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求知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政治兴趣应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政治课的兴趣,一是对政治(主要是指政治生活)的兴趣。政治课兴趣是政治兴趣的重要前提,政治兴趣是政治课兴趣的归宿和目标。在“政治生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课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

  无兴趣就无所谓情感。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受商品经济大潮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和影响,人们价值观明显多元化。不少青少年自私自利,亲情淡漠,生命意识薄弱。情感的缺失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成为当下许多教育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青少年学生情感世界的缺失当中,政治情感尤为突出,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思想政治课的定位不是很科学准确,教材体系繁杂,政治色彩过浓,成人倾向过重,不少理论知识偏离社会现实,脱离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实际,再加上一些政治课教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没有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造成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局面。“读政治就是贝多芬(背多分)”,这一较为流行口头禅,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这就使学生觉得政治课中的许多东西是“虚”的、“假”的,学习起来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兴趣。更甚之,由于社会上一些官员腐败,导致人们的政治反感,产生政治抵触情绪。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难以开展,培养学生政治情感基本谈不上,在学生的感情世界中。政治情感几乎是一片空白。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政治情感是青少年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情感。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不遗余力地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和情感动力,才能改变当代社会青少年政治情感缺失这一现状。培养青少年丰富的情感。因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彻底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背书式的政治学习模式,改变对政治课、对政治的偏见甚至错误认识,走出不重视政治课,不关心政治,甚至逆抗政治的困惑,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只有学生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才有可能。

  一个好的课堂切入点,会使学生集中兴奋点,激发求知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往往以隐形枯燥的内容,蕴藏着丰富且富有哲理的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认真揣摩,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结合适时的国情、市情、

  社情以及校情教育等,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思想升华,情感增强的目的。

  那么,在高一“政治生活”这一课中,培养学生政治兴趣的切入点是什么,在何处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放在课文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引言所提出的“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句话上。因为,这是进入高中学生的第一场政治课,而第一场课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先入为主,牵一动百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问学生:古代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讲过这样一句话,“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议论、争论。之后,老师可以举日常生活中人不能离开政治的亲切而通俗易懂的事例,比如,户籍、国籍、读书、成人节、选举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人,都天生注定要过政治生活的,从而激起对政治的兴趣。

  

  三、科学设计,优化政治情感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情”字下足工夫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而自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政治情感虽然只是学生丰富情感世界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却是一个高层次的情感。学生政治情感的生成,离不开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是政治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就必须着力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意念、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优化政治情感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情”字下足工夫,培植学生政治情感的生长点和增长点。

  

  1 情境激情

  情境激情是一种普遍而较为有效的情感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生动、形象、感人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这一方法甚为必要。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内容时,考虑到这一内容相对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我在学习前,先播放了一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投票选举国家主席的录像片段,学生立刻被会场上强烈气氛和民主气息感染,而且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感受到一种选举时的神圣感和庄严感。我趁机问:“你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吗?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你知道人民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吗?”这一问题与大会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 语言传情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试验提出:“信息交流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表情。”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使学生心动、情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教师在语言方面要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的光芒:要注意运用抑扬、顿挫、重音、语气、共鸣等各种表达技巧,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慷慨激昂,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体验生情

  人的情感往往更易产生于他自身的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情感,而人的体验以从他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中获得为最真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例如,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设计学校学生会主席或班长竞选方案;同时,我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要求一个组的同学写“我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纲领”,另一个组的同学写“我参加班长的竞选纲领”。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都以较大热情参与。这既能培养学生统筹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可以提升学生对民主参与的认识与兴趣,加深学生的政治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当相应的角色,在角色中体验情感。例如,让学生当一回记者,对社会某一现象发表议论;当一回人大代表,对某一问题向政府提出批评建议;设计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充当律师,为假定当事人辩护;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政治情感。

  

  4 讨论提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忌单调、呆板。缺少起伏的政治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恰当地利用课堂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情感。在讨论过程中,这种情感能鼓舞学生争强好胜、主动探索、积极发表见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环节,创设感人的教学情境,确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因此,在确立话题方面,教师要选择时代性、生活性、敏感性、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对培养学生丰富政治情感有直接关联的、有积极作用的话题,学生才更容易激起心中热情,积极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例如,2009年10月1日,党中央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我组织学生观看后。及时以“国庆阅兵仪式的有什么重大意义”为话题,让同学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认识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政治兴趣与政治热情,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情感。

  

  5 师爱孕情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师爱。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所谓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方面,师爱应有两方面的内含:一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一是教师对政治课、对政治的热爱。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真诚的爱,用师爱去激发学生之情。爱是与教育相通的。爱是一种“激素”,可以启迪情感;爱是一种力量,使师生情感交融,产生教育的亲合力。爱是教育的起点,“教出于爱。爱寓于教”,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是由知到行的纽带,情感是知行结合的媒介,没有情感作连结点,就没有知行牢固的结合。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授受者”与“接受者”心理的黏合。情感因共振而产生教育合力,爱就是这种合力的黏合剂。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教师必须首先丰富自己的爱,通过课堂教学等有效途径,将自己真诚的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老师真诚的爱之中,发现良知,生成情感,增强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特别是对学生相对薄弱、陌生,需要细水长流,点滴生成的政治情感,教师更应以真诚的爱,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式,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切忌严厉粗暴,避讳冷淡无情。比如:为使学生振奋情绪,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在进教师后,可首先以亲切的教态,主动且精神振奋地向同学“问好”,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一旦出现走神或不良行为时,教师可用片刻沉默或对其邻座提问,提醒注意;当学生出现厌课、困课情绪时,教师可适时用“幽默”或“搞笑”,以调节课堂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难堪”时,教师以适当方式如“请坐下”。“可再考虑后回答”,“请听一听其他同学意见”等,给予鼓励;当学生当众回答比较圆满时,教师可暗示其他同学以掌声激励;等等。

  其次,教师要用政治之爱去孕育学生政治之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政治情感。一个不关心政治,不热爱政治学科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那是不可想象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热爱政治学科,加强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政治情感,提升自身政治情感教学的水平。政治课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坚信马列主义的理论,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热爱学生,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严格要求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才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

  总之,政治情感是高中学生必具的一种重要情感,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题中之义。我们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科学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政治人。

  

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探微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政治 政治课 思想 情感 学生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