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以责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论文

以责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30

以责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

  继党的十八大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作为国家整体软实力建设上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责任”为价值核心构建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校园文化”转变到“文化校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新发展,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其创新性与开放性的特点,突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义对于文化在大学中原有的认识,结合大学的本质,突破一个个“文化孤岛”困局,赋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一个回归原本而又全新的发展角度,即“文化校园”建设。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各个高校以及学者开始尝试逐渐将“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建设转变,即“文化校园”应“回归文化的本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从“校园文化”转变到“文化校园”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文化校园”的独立地位、特殊性认识不足

  “文化校园”具有独立地位、特殊性,尚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文化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升级与创新,其作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契合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和方针,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的程度更深。“文化校园”大致概括为是一种集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为一体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为平台、社会为依托、文化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不是一朝一夕的具体工程,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它需要系统的、持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文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贯穿于整个校园环境以及教学环节中的,立足于文化传承的“文化校园”建设将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本身的形象与品位。通过“文化校园”的建设将学校理念、制度、氛围、企业文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校园内所有资源相互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文化校园”的构建,使学校各方资源有机的协调运转起来,避免了因教学、科研、学生、合作企业等各单位之间相互分割独立,不相往来而造成的一个个孤岛现象,学校在文化校园的作用下以点带线,点线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二)存在工具价值理念至上

  “文化校园”要使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蒙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所有专业和所有层面,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 [1]目前校园里尚存在工具价值理念至上的现象。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社会文化转型也面临着从技术理性主义精神(工具理性)到人本主义精神(价值理性)的转型。伴随着社会文化转型,映射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当前有两大任务:内涵建设、提升质量,以文化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体,即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形成具有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民主、平等、契约、法制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以及模式的不同,其办学目标以围绕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以职业能力为目的等,在无形中就容易将学校中心向传授技能方向倾斜,淡化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文化的灌输,忽略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本质功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的变革之力,将对于文化传承的苍白说教转变为润物细无声的心灵传输,以此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文化校园”的构建,要充分展示着大学教育的真谛: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 [2]

  二、“责任”是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核心

  “文化校园”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培养学生的诚信、仁爱、自律、责任等现代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自由本质。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责任”处于核心地位。“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康德的这段著名论断揭示了人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3]因此,以“责任”为核心价值来构建文化校园,丰富了“文化校园”的内涵,符合“文化校园”的特征。

  (一)培养“负责任的人”以回应社会诉求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忧那斯(Hans J0nas)?t指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可见,责任在人的一生中占居重要地位。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道德关怀和道德责任;1998年10月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因此,责任,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达成共识:时代呼唤责任,社会需要负责任的公民。[4] 文化校园的建设,必须对“社会需要负责任的公民”诉求的回应,对当代市场经济发展“道德失范”现象的回应。因此,将责任作为核心价值引领“文化校园”建设,将责任教育与文化校园建设相结合,将责任意识真正灌输到每个人的思想中去。大学的本质回归与人的本质回归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实现大学文化本质回归,育人为本的最终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以“责任”来激发文化主体意识

  以“责任”为纽带,联系起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打通他们三者之间的壁垒,使之融合发展,为“文化校园”建设明确价值方面。从古今中外来看,我国自古重视对青年人的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等,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瘼的崇高责任感。责任教育也是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提出培养“责任公民”,推出21条德育准则,其中的12条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从责任本身来看,按责任的性质和内容划分,有政治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技术责任和伦理责任;按责任的主体划分,有社会责任、集体责任、个人责任等;按责任的对象划分,有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等。明确责任的内涵与类型,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文化主体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责任行为主体承担和履行与自己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和人格素质。   (三)构建“责任体系”来弥补文化体系缺失

  “文化校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富有凝聚力、创新力的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下,推进品牌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题目为“学会负责”,文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考察,提出“学会负责”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点,是传统社??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契合点,并把之作为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中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的目标和主张。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以“责任”为价值核心,将责任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以责任文化统领全校办学、育人等各项工作,有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现实需要。合理协调学校中丰富的学术、人文和产教融合资源,构建并完善一个全方位育人平台“责任体系”。培育按照“顶层设计、试点推进、全面启动、典型引领、特色凝练”的基本要求,建构融知识体系、实践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于一体的责任文化建设体系,制定“责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和“责任文化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在精神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确保“责任”落实。

  (四)责任意识体现对受教育者精神家园的关照

  人文精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精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精神领地的守护,就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价值追求――符合人性、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整个人类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关照;如果没有这种守护、追求和关照,就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5]以责任为核心开展“文化校园”建设,就是将人文精神这个经典命题赋予其新的含义,绽放出新的篇章。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园”,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诉求,教育环境着眼于营造适宜人成长的氛围,教育过程着眼于发掘人的的潜能和智慧,教育资源配置着眼于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终极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责任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是个人与集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责任也是做人做事之内核,勇于承担责任乃为人之风范,崇尚实干乃做事之准则。以学会负责为主题的责任教育,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受教育者精神家园的理性关照,即培养学生重社会轻个人、重奉献轻索取、重道义轻功利、重社会责任轻自我实现、重精神境界轻物质实惠这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 [6]。

  三、以“责任”为核心的“文化校园”的建设途径

  主题式的“文化校园”,体现了各所高职院校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的多样性要求。以责任为价值核心构建“文化校园”,注重师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行,技术素养和实践环节,是文化实践的自觉使命。

  (一)形成具有责任意识的文化观念

  文化观念是现代人文化素质的核心层次,也是人们产生行为的理性基础或精神动力,主要表现为人们持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情操、道德观念、思维方式[7]。美国当代教育家乔治?泰勒认为,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责任意识是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浸透和附着在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上,是一种软技能,体现为“卓越”、“绿色”、“精益求精”、“尚美”、“劳动尊严”、“人的尊严”等理念。构建的目标是:责任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精神,成为师生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模式”、“文化基因”,职业教育文化的核心标志、“文化名片”。责任意识在实践中一经师生共同接受并加以自觉弘护传承,就会演化为代表学校整体精神追求的主体精神,并以主体文化的形式居于文化的最高层次,凝聚成沁人心灵的,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渗透力的文化主旋律。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增强责任意识,实现由“要我讲责任”到“我要讲责任”的转变。

  (二)形成培育责任意识的育人体系

  责任意识以文化的形态或潜在的课程参与教育全过程,推动责任意识进教学计划、进教材、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职业素质教育,形成以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制定责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责任文化建设行动计划,以“责任”为核心搭建文化育人载体,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落实,全程考核”的责任机制,全面提升师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和教学资源整合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开设责任文化系列讲座,涉及责任与纪律、责任与感恩、责任与执行、责任与敬业、责任与诚信、责任与信仰等主题;国学素养系列讲座分尽忠爱国、尽孝持家、崇德懂礼、诚信守义、格物致知五大篇章九大选题。将责任意识教育课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必修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利用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专题教育模块、入学教育等学时。编印《责任意识读本》,纳入教学体系,进行考核评价。

  (三)制定符合责任意识的制度体系

  责任意识不是道德与情操的伴随物,而是社会集体约束、身份认同的社会化产物。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共同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的制度大力推广,还有与之相配套的职业院校财政拨款制度等。行业协会学会的知识引导、标准建立、工程师资格认证、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是“工匠精神”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全球标准,合规高效,是体现责任意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职业教育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全球规则体系之中,推动构建契合责任意识的制度体系。如,2016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它所对应的是本科层面的工程教育。中国加入针对“工程技术专家”认证的《悉尼协议》势在必行,对中国高职院校层面提升工程教育水平、提高专业工程师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营造契合责任意识的环境氛围

  朱歇尔?波兰尼说,我们的信仰是以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为条件的。我国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责任意识正是这个时代风尚的缩影。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营造和改善学校环境,突出责任意识特点,使校园文化的具体形态融进更多的技术特征、技术道德、技术理想、技术素养。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专业型技能型社团建设,将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责任伞”文明传递活动,让学生在借伞还伞过程中不断获知“文明使用,诚信归还,责任接力”的理念,学校还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责任教育,结合社会热点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此外,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宣传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养的上升通道,强化舆论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实践活动”是世界各国责任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学校通过举行一些高质量的社会活动,在不用教师讲授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体会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亲身体验中逐渐懂得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责任为核心的“文化校园”建设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文化自觉。职业教育利用好良好的传统和现有的社会基础,培育和弘扬责任意识,从盲目自在的状态转变为自觉自为状态,主动地对文化传统进行系统地批判、重构和创新,形成“用心做事文化”。以责任为核心的“文化校园”,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以责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院校 核心 责任 校园 建设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