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4

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学习,发现了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两个问题。

  1978年3月,伟大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道:“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吕老先生这里指出的“少、慢、差、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

  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深感这个问题很突出,将此总结为:重量轻质、重快轻悟。

  1.重量轻质

  “重量轻质”表现为三个方面:(1)内容讲解多,全局体悟少;(2)知识填充多,引导学生少;(3)书山题海多,知识积累少。

  (1)内容讲解多。现在许多老师都擅长内容讲解,学生所收获的就是片段化的内容,一句、一字可能知道了,但整体是什么就很糊涂,这样就把“七宝楼台”拆掉了。在文章的学习中我们的确应该注意一句、一字的掌握,但不必过多讲解,因为这样反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知识填充式教学。知识填充式教学是我们一直都反对的,但是一直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时我们提出的问题并不具有启发性,更多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问题相当简单,从文章中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答案,这样的问题和灌输式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换汤不换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应该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感悟。例如《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可以引发孩子思考,百尺危楼为什么不拆除啊?当孩子有千奇百怪的答案时,老师不应吝啬表扬。久而久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书山题海多、知识积累少的问题。书山题海多是显而易见的,老师总是期望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热衷给学生讲述考试的方法技巧。现在应试的目的还是很强,家长的起跑线意识浓厚,但结果却没有多少知识的积累。

  2.重快轻悟

  “重快轻悟”是由来已久的问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1)跟风太快,“消化”太慢。这当然是说老师的,尤其是现在一次又一次的课程改革,整个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跟风问题,仅仅考察最近二十几年来教育进程中所提出的口号式标语,如快乐教育、情感教育、苦难教育、信心教育及素质教育等不一而足。这些口号有问题吗?当然没有,但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一个口号出来,大家一窝蜂地跟上,今天要快乐教育,在课堂上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轻松愉快,明天要苦难教育,就一窝蜂地把学生拉出去,搞什么生存夏令营,后天又摇身一变,要素质教育,那就减负,尽可能地少留作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既折腾老师又折腾学生。然而,环顾神州大地,又有几所学校是踏踏实实把一种教育搞得风生水起,数年坚持不懈而终于功德圆满的呢?有,极少数。顾炎武曾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良心事业,需要时间的浇灌,用心地呵护。一天一变,或者数天一变,结果是使老师无所适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明确地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看起来好像是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实际上,稍稍研究一下就会明白,这个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中庸的观点,因为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难怪变来变去,今天上来一个领导赞同工具性,于是就改口号,明天换个领导喜欢艺术,认为语文肯定是人文性第一。这样没有原则地改来改去,语文教学就走了很多弯路。

  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是工具性的还是人文性的,或者是二者统一的,我不做评价,我只强调一个问题:对于一个语文教师而言,他心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对于语文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应该多消化,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不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结果自己迷了路,还把学生引入歧途。

  (2)学习成绩提高快,实践能力提高慢。中国小学生的做题能力绝对令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汗颜,尤其是选择题,有了各种各样的投机取巧的方法,有老师教的,也有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有的每一次的语文成绩都很高,可是他们是不是真正地深入地理解把握这些问题呢?翻开他们的试卷发现,有的阅读题居然是书中老师讲过的答案,老师要求背出来,至于是什么意思,他们从不关心。在课堂上想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谈点看法,表述内容时断时续,没有逻辑。长期这样有什么实践能力?而语文能力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占第一位的。除此之外,还有作文的问题,有的老师告诉学生,作文要有感情,于是在作文中动不动就“泪流满面”、“号啕大哭”、“泪如雨下”,甚至“鬼哭狼嚎”、“泣不成声”。看到这些我总是在课堂上强调:你经常看到你爸爸妈妈哭吗?你看到你的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就泪流满面?作文更重要的是真实。

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 反思 语文 教育 小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