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论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81-02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然离不开人文关怀。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人文关怀是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便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人要想生存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仅有物质条件显然不够,因为人本身还具有追求精神自由的本性。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承认人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人本身,促进人的发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其中就包括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需要的需求。人本身就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有归属感,必定要重视人文关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席卷欧洲,人们开始正视自己,人的思想和人性得到空前解放,人得以解除禁锢,获得发展,这就是西方向来重视“人”的传统。人文关怀的理念,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意义愈来愈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文关怀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阶级要求的受教育者。随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的日益加深,它的最终目的不单是为社会服务,更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原本的只讲社会功能到也非常重视个体功能,教育者尤其是受教育者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开始注重个人,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关于人的学科,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将人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体现了其本身浓厚的人文色彩,又与人文关怀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相一致。受教育者本身就是具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个体,人文关怀要求我们把受教育者看作有生命和尊严的现实的人,以此来促进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更人性化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更密切,更贴近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三)人文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每个人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人性的发展,也必然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人文关怀,能够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体的每个人得到发展,人们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较为和谐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引导人们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一)树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念,但对其理解不深,难以付诸实践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的理念受到教育者的认同,但教育者对这种理念的认识还并不深刻,甚至出现了误读。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一部分受过专业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素养不高。教育者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纵使了解人文关怀的理论,也不知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实现。教育者的文化底蕴不深厚,不具备足够的人文知识来感染受教育者,也让人文关怀力不从心。人文关怀应当是能够将生活、生命与空洞的理论说教结合起来的桥梁,但教育者把人文关怀看作简单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便让人文关怀失去了原本对人的尊重,受教育者人文素养未得到提高。人文关怀的内容应是十分丰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讲人文关怀既包括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状况的关怀,也包括对受教育者物质生活的关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割裂精神与物质关系的,而是这两者的一个统一。人文关怀不仅包括“人”,还包括“文”。注重人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还应意识到应当以“文”化人,培养具有文化涵养的受教育者。

  (二)注重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形式,但忽视其实质效果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了人文关怀的思想是好的,可仅注重形式,就使人文关怀成了无效果的口号。多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能促进受教育者主动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大搞形式主义,却适得其反了。当前,教育者为了取得实效,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的活动,表面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促进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实际上,一部分教育者只是好大喜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示自己追随潮流,能制造轰动效应。人文关怀的活动看似形式多样,可多而不精,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眼里都是在完成任务,就与人文关怀的初衷有了偏差。过多的活动导致受教育者眼花缭乱、身心疲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正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深刻而具有内涵的,教育者并未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和实际需求,只追求功利,并未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真、善、美优秀品格受教育者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人文关怀也要面向人开展,以人为本就必不可少,就要求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是平等的,要把受教育者看作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思考的个体,而不是机械接受知识的机器。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选择受教育者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者不是用权威逼迫受教育者,应当是一个服务者,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实质,来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   情感教育的运用,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热情、激情,对受教育者的关心和爱护,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也能够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动之以情”,教育者用真情感化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

  (二)创新教育方法,挖掘人文资源

  要想创新方法,就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应当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意识形态性,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识记和政治内容的教育上,很少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成了重政治教育轻思想教育的学科。受教育者在多元的和复杂的社会中产生了许多消极情绪甚至不健康的心理,人文关怀,就是要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精神关怀,使其能够克服消极情绪、自我调节,形成热爱生活和生命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创新方法不但要重视受教育者,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资源,发掘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满足受教育者需要的资源。人文资源中最宝贵的莫过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人内心感受,注重人自身品格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自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同”和“中庸”的思想,这也是人文关怀的表现。西方人有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自由的追求,我们可以将西方的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起来,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和优秀品格。

  (三)注重培养个性,提高精神境界

  人文关怀的最终追求是引导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追求幸福的生活,体悟生命的价值,但我们还要重视一个前提,就是尊重人的个性。人文关怀要承认、尊重个体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善于发现人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同一年龄、同一教育水平下的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水平等有一定的共性,一般的方法和知识也是有作用的。但即使是同一年龄的受教育者,也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实现人文关怀,要积极发现受教育者的特长,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使其在生活中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达到享受生命的目的。彰显个性和进行社会化的教育并不是相悖的,社会就是由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人组成,每个人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反而能够促进人乐于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人文关怀要让人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有自己精神家园的归属。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出现了精神家园的缺失,没有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生命的意义也被物质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仰,促进人们心灵世界的丰富,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人文关怀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具有魅力的教育,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化人、提高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坚定理想的全面发展的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人文 关怀 政治 教育中 教育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