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7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巢新冬(1962- ),女,江苏常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王雪亘(1965- ),男,浙江桐乡人,嘉兴技师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管理;刘桂林(1974- ),男,湖南涟源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浙江 嘉兴 31403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1337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11-03

  一、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的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是指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诸要素的合力来进行资源共享、互动协调、统筹规划,在学制安排、专业设置、目标定位、课程和教学建设与改革等人才培养环节,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以及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职业知(识)能(技能)标准,整体设计中高职人才一体培养的规格、梯次和路径,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层层交递、螺旋融合、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第一,集团合力性。交融式衔接主要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借助集团内部政府部门、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诸要素的合力,实现交融衔接。第二,交互融合性。交融式衔接的交互融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交互融合,包括中高职院校师资交互融合和校企人员交互融合。二是过程交互融合。在学制、专业、目标、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具体过程中,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互动协调,共同设计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层层交递、协调发展。第三,内(涵)外(延)结合性。交融式衔接既有学制方面的外延衔接,也有专业、目标、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内涵衔接,通过内外结合,促进两种教育的交互协调、融合发展。

  二、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运作

  (一)适应社会转型,交融编排学制

  学制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通道,实质是将中高职教育衔接以教学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学制衔接对于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贯彻实施及梯级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在制度上保障中职学生平等求学的权利,为其打通升入高职学校进而成长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通道。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社会转型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是中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协调发展。要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可以交融编排学制,基本形式是2年+0.5年+0.5年+2年,即中职3年,分解为2年+0.5年+0.5年;高职2年。中职前两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部分实习实训;最后一年分为两个半年,前半年在中职学校就读,主要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后半年实行模块分流,想就业的同学以中职学校为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有升学要求的同学进高职学校预读,主要学习高职一年级的相关科目,以利于无缝衔接。预科生通过高职入学考核后,进行为期两年的高职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准予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在2年+0.5年+0.5年+2年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设置、课程、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主要由作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中高职院校,参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统筹规划。

  (二)对接区域产业,统筹规划专业

  专业是承载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专业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意味着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决定中高职课程教学衔接能否实现,因此,中高职教育的内涵衔接必须建立在专业衔接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实依据是区域产业的发展,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衔接也必须在与区域产业发展系统对接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1.技术路径:对接产业,系统规划。“对接产业”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区域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标准与层次为基础,进行中高职专业分层与续接专业设计。“系统规划”是指在对接产业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2010年新出台的专业目录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也要对应中职专业进行设置。当然,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相互对应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体现人才培养的不同能力层次与规格。对接产业、系统规划,有利于形成产业导向型的中高职专业衔接机制,系统协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系统性。

  2.实践策略:集团调研,择宜承接。“集团调研”是指应充分依靠由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系统调研地方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企业岗位需求状况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标准与层次,为专业设置寻找现实依据。“择宜承接”是指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设置专业,并根据不同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同标准和层次以及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确定该专业是否适合中高职衔接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续接专业,从而提升专业衔接的教育质量与效益。   (三)面向职业岗群,梯次设定目标

  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的基本原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培养目标的有效合理衔接,是中高职教育专业衔接的源头,也是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内容的基础。中、高职教育本质上都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行业职业岗位对两者有不同的要求及规范。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应面向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梯次设定。具体操作方案是:

  1.技术路径:面向岗群,分层设定。“面向岗群”是指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面向专业辐射的岗位,体现各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般要求与具体规格。“分层设定”是指在面向专业岗位群的基础上,首先分析这些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最后辨析、甄别适合中高职学生习得的层级职业能力,据此分层设定中高职续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见表1)。面向岗群,分层设定,根据工作岗位的层级技能要求,设定中高职人才的梯次规格,有利于为区域产业的发展布控合理的人才结构。

  2.实践策略:校企共商,目标共定。“校企共商”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应由职教集团成员企业、行业、科研院所与职业院校根据区域产业(群)的岗位分布与需求状况,在明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共同商讨中高职相应专业的具体人才规格和要求。“目标共定”是指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根据教育部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及两者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共同确定续接专业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共商,共同确定目标,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讨续接专业学生的层级职业能力要求,梯次设定目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四)对接职业标准,层递开发课程

  在职业院校办学的诸多要素中,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要素如教学管理、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是课程衔接。构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生命线,从根本上满足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所以,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相对接;二是根据职业标准的层级要求,整体设计,层递开发。具体方案是:

  1.技术路径:对接职标,逐层推进。“对接职标”是指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应按照职业标准的层级要求选择、组织、设计课程。职业标准要明确、具体、富有层次性,切合岗位工作实际。对接职业标准来选取和组织中高职课程内容,能很好地体现两者之间的层递关系。“逐层推进”是指中高职课程必须根据中高职学生职业标准的层级能力要求来整体规划,层层推进,保证两者的有机衔接。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其次分析这些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再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甄别适合中高职学生习得的职业能力,最后深入分析每种职业能力对知识、技能学习水平的要求,据此开发课程(见表2)。对接职标,逐层推进,根据行业企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的层级要求开发课程,有利于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2.实践策略:校企共建,合作共开。“校企共建”是指中高职院校在行业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明确相关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分解相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探析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统筹协调中高职课程内容,建构与职业能力标准层级要求相对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合作共开”是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根据中高级职业标准,逐层推进开发中高职衔接课程。企业由于熟悉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层级能力要求,有利于开展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

  (五)对接生产过程,层续分解教学

  教学是对课程的理解、运用与实施,教学衔接是课程衔接的内涵延伸、中高职衔接的基本保障。中高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教学衔接起着重要作用,基本逻辑是尽可能对接真实的生产过程,以项目教学包为载体,层层剥解教学。具体方案是:

  1.技术路线:对接生产,项目层续。“对接生产”是指教学过程要与“真实”生产过程相对接,简单“复演”企业生产过程的一般轨迹,它回答的是怎么教的问题。生产过程是由许多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技能、技巧组成的操作环节,与这种环环链接的生产过程相对接的教学过程也是对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最好注解。“项目层续”是指在对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包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一个项目教学包对应一个生产过程;教学像生产环节一样环环相扣,一个子项目承接一个母项目,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接续。中高职的教学采用同一个项目教学包,其中适合中职的教学内容在中职学校学,适合高职的内容在高职学校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层续性。对接生产,项目层续,从教学论意义上保证了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

  2.实践策略:师资一体,项目递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理应贯彻教学衔接的实践策略。“师资一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中高职教师一体共享,中高职院校相互开放,彼此共享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实验实训人员等,由共享师资综合实施衔接教学;二是实现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培养,培养适应中高职层续分解教学的教师,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教学。“项目递推”是指中高职师资一体,层递推进项目包教学,中高职教师根据项目教学包中子母项目的层级关系及包含的层级职业能力要求,分工合作,系统推进,共同完成项目教学包的教学任务。通过师资一体、项目递推、中高职教师的分工合作,共同推进项目教学,从而实现中高职教学的衔接、融合。

  三、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实践

  2010年,在嘉兴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68家行业龙头企业、9所中职学校、7家行业协会、2家科研院所共同组成了“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为推进嘉兴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2012年,经集团理事会研究,选择嘉兴技师学院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交融式衔接探索。两所院校充分借助集团内部诸要素的合力,适应社会转型,交融编排学制;对接区域产业,统筹规划专业;面向职业岗群,梯次设定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层递开发课程;对接生产过程,层续分解教学,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初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与质量。

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中高职教育交融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集团 办学 交融 条件 教育 实践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