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论文

“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4

“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1-0033-05

  一、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现状

  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63.1%,比2010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1.3%,比2010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1]以上数据显示国民的阅读倾向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网络或者电子阅读。这一趋势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且由于高校主流教育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忽略。所导致的大学生普遍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高的现状。[2]这使得以培育人才、服务教研为本职的高校图书馆的窘境更为明显。

  (二)图书馆微博的推广策略

  1.社会热点话题式推广。借助网络热点话题和人物来推广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如:前阶段作家莫言取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很多图书馆就以此作为话题结合相关的馆藏进行推广。

  2.读者互动式推广。图书馆利用“微博”向读者提供新书推荐、专业导读、信息咨询等服务,并且根据读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做出针对性地调整。还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或间接的沟通来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即:就图书馆管理建设等相关问题,在“微博”上展开广泛的问卷和讨论,主动征求读者对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工作得到不断前进和提高。

  3.名人效应式推广。网络推广中的名人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近年来“微博”中也不乏一些图书馆馆长以及专家教授的身影。如: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任彭飞、南京大学数字图书建设部主任沈奎林等。他们将最新的理论热点、技术应用带给读者,发起话题讨论,发布图书馆专业会议的内容、学科进展、新课题等,更大地激发了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热情。另外在新书推荐或发表书评时也可以关联相关的作者;(如:“@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最新上架;《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仅此一条“微博”如果能够获得作者的转帖或评论,则可以借助作者的名人效应在网络空间中呈几何级的传播,从而提升读者兴趣和关注度。

  4.活动式推广。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推广近期要举办的一些主题活动,活动现场也可以通过“微博”进行直播;还可以利用“微博”发起现场访谈让场上的嘉宾和网友进行线上互动,分享体验。这样便可以起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宣传效果。

  5.主题式推广。如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作主题宣传视频短片,一方面可以向广大读者介绍图书馆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嵌入一些读者培训的内容,这种方式简单、直观,能使学生较快的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概况、借阅流程以及规则规范。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相关的视频和电子海报,这样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甚至是校外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读者进行推荐和宣传。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就通过“微博”发布了他们自制的系列短剧《爱上图书馆》,利用轻松活跃的表现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和人文环境,短片中还嵌入了图书预约和图书查询等图书馆资源使用方法的培训。他们不仅利用微博宣传短剧、张贴海报、还围绕短片开展了各种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非常值得借鉴。

  三、“微博”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图书馆利用“微博”作为互动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媒介,可以较好的实现馆员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但在“微博”的具体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现有的图书馆“微博”中,只有少数知名高校的图书馆“微博”人气较旺,其余大部分都可以说是惨淡经营。

  (一)“微博”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原创性不够,缺乏实质内容

  在很多的图书馆“微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东转载一条,西转载,一天拼凑够数条就了事。毫无质量可言,这样的“微博”可读性非常差,也没有统一的主题,故造成大量读者的流失。

  2.缺乏专人维护管理,更新内容不及时

  这类“微博”表现不规律,有时一天五篇乃至十篇,有时半个月都没消息。读者在刷新信息的时候,往往要么满屏都是他的信息,要么就是一二十天没回音,很难吸引忠实的读者。

  3.内容死板,形式单一

  高校图书馆的“微博”是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学生读者,其主要特点是年轻有朝气,对新兴事物接受快,对于这样的服务群体,“微博”就要发布与读者的认知水平相对应的题材和元素,往往还需要运用一些网络流行的热门词汇。

  4.缺乏与读者互动,成为单一的发布信息工具

  “微博”之所以如此流行,正是因为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人们可以自由的交流。因此沟通互动才是“微博”永恒的主题。虽然是图书馆“机构微博”,但也不要办成一个发布官方消息的窗口,完全不考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的“微博”就犹如死水一潭,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图书馆“微博”要给人感觉像一个人,有感情,有思考,有回应,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

  5.信息量巨大无法系统化整理,事后难以查找   任何一名读者都不可能只关注一个“微博”,有的人可能同时关注上百个“微博”,信息更新速度飞快,这时读者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到你所发布的信息,那这条信息就很可能被埋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二)“微博”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对策与建议

  1.规范化内容管理安排专人定期维护

  高校图书馆的“微博”作为图书馆的一个虚拟对外窗口,在建立之前就必须对于该“微博”的风格和内容做规范化的定义,并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其管理机制;“微博”平台需安排专人维护发布信息;规范“微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不允许盲目转载,每一条“微博”都要带有本人的意图,为读者供给有价值的信息;不记流水账,避免发布与主题无关的信息;规定“微博”的最低更新频率,保持内容的新颖和可读性;建立信息管控制度,对“微博”中的舆情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删除内容中的不良信息和过期消息。

  2.建立“微群”,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管理并加强互动

  图书馆可以建立微群,将拥有相同爱好和特征的人群集中起来,如虚拟英语角、市场营销群等。群成员主要是由学生组成,每个群由一位科学馆员负责信息服务和读者互动,并可以邀请专业老师作为指导嘉宾参加活动。群的成员可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和共享,而科学馆员则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信息资料的推送,通过虚拟的平台进行个性化科学服务的尝试。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图书馆建立一个了解和倾听读者需求的渠道。

  3.建立系统化账户

  由于“微博”更新信息量大、内容繁复,对于用户的信息查找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范围或者服务范围 开通不同类型的微博账户,如图书馆官方微博、读者服务部微博、采编部微博、参考咨询部微博、培训部微博、图书馆研究课题项目微博等[5],共同形成以图书馆官方微博为核心的专业化微博服务体系,各职能部门的微博互相关注,并同时关注图书馆官方微博。各职能部门负责发布相关的信息,如新书的推荐和读者谏书的回复则主要有采编部负责。图书馆官方微博也可通过转发功能将收到的相关信息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分流,再由具体部门给出回复。这样既能充分将图书馆的各个部门的工作“零距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快速有效的解决读者的问题,又能对图书馆的微博信息进行分类积累和系统保存,当读者需要查询图书馆的某日新书推荐时就可以直接进入采编部的微博轻而易举的得到所需的信息。

  四、结语

  数字时代的生存危机引发了高校图书馆自身定位与价值的思考,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开放的网络环境,既给现在的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微博”的运用只是图书馆推广的手段之一,未来图书馆可以利用覆盖全馆的无线网络将图书馆的各种实体与虚拟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协作以及思想共享的场所。通过运用上文所介绍的“微博”、RSS、掌上图书馆等基于WEB2.0的技术,构建“因需而变”的开放式虚拟学习环境,从而鼓励读者互动、交流与协作的学习氛围。[6]图书馆可以利用“本馆网站”为核心平台,结合“掌上图书馆”、“图书馆机构微博”、“图书馆专家微博”、“图书馆微博群”等服务,设立网上的“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参考咨询”“虚拟学科导航”“个性化课题检索定制服务”等读者服务项目。

“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信息 应用 技术 服务 微博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践与优
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阅览服务探讨
浅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
浅析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校园图书馆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研究
图书馆智慧媒资管理平台建设实践研究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