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06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正如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好坏、体现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核心指标。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和国际先进理念的引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与国际内部审计最佳实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诸如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重大财务事项管控不力等管理顽疾仍严重影响着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方法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审计部门必须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和规定程序运作,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独立客观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并且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并纠正“主观臆断、歪曲真相、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影响客观公正的行为,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确保审计目的的实现。

  2.审计质量管理是降低审计风险的迫切需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实质上就是审计质量不良的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因此,有效的审计质量管理能尽量减少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判断和表达错误意见的几率,无疑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3.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服务对象的基本要求。内部审计旨在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对上要服务管理决策层,对下要服务广大员工,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拿出优秀的“产品”以达到上下满意、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多出精品、杜绝次品”,从而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

  (二)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博士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来逐渐被各大企业所采用,其核心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从制订计划、组织实现、总结检查到后续处理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PDCA循环理论逐渐被审计人员所认识,并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付诸实践,具体运用方法按照PDCA循环八大步骤可分为:

  ①对企业审计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影响审计质量的突出问题。②对存在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和认真分析,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③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只有分清原因主次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④制定改进计划和具体措施,这是执行力的基础,可按照5W1H脉络思考处理。⑤将计划与措施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予以实施和检验,这是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着重强调高效的执行力。⑥对计划措施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证、评估效果。⑦将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审计质量不断提升打牢基础。⑧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去解决。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顺,制度方法缺失

  一是部分企业管理链条过长,审计机构分散,审计力量不足,导致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规章制度长期疏于修订、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工作缺乏规范性依据和统一标准。三是未能利用先进理念指导有效实践,多数仍沿袭传统审计方式,审计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先进的审计预警方法。

  (二)人员结构失衡,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不少企业的审计人员仍以财务专业为主,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造成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领域,难以向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审计工作转型困难。二是未形成学习型审计组织,多数审计人员平时只顾忙于业务,系统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以适应工作需要,主要表现为现场审计没思路、没重点,取证不完整、不充分,审计事实表达不清、定性不准。

  (三)计划欠缺周密,成果平淡如水

  让企业领导和员工满意,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些审计部门的工作之所以得不到领导认可,关键在于不清楚领导关心什么、员工关注什么,尤其是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缺乏与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审计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相脱节,审计成果平平淡淡、似是而非,领导不重视、员工不配合,使得审计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四)前期准备不足,综合分析不够

  一是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审计实施方案千篇一律、脱离实际,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更谈不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审计分工不明确、不具体,容易造成工作忙闲不均的现象,不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审计实施不够深入细致,重大问题未能查深查透查实,审计定性不够严肃、有失偏颇,审计取证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缺乏严格规范。四是对审计成果缺乏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就事论事多,成果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尚无法满足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   (五)整改落实不力,问题屡审屡犯

  问题能否得到彻底整改是考核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但部分企业对审计整改认识不足,重审计、轻整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审计建议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落实。二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不够,盯得不紧、抓得不实,致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跨部门沟通不畅,审计结果缺乏有效的通报反馈机制,导致审计成果得不到及时共享,审计整改形不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降低审计工作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一方面要按照“全面、连续、及时”的原则,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要素管理、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螺旋阶梯式提升。

  (一)创新组织方式,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为解决企业审计资源分散和浪费的问题,可借鉴国际上大型企业集团的通行做法,实行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强化总部审计管控,压缩审计管理链条,整合内部审计资源,逐步建立起统一管理、有序联动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力求实现审计效用的最大化。

  (二)完善制度体系,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标准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让审计人员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健全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作为基础和依据。企业应当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及工作规范、建立审计手册及业务指南,逐步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审计管理体制和机制、统一审计工作流程和标准、统一审计人员管理和考核,使审计人员“工作有方向、操作有标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机制,这是提升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促使审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自觉增强质量管理意识,为质量改进打下基础。

  (三)狠抓队伍建设,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人是决定审计质量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对此,一方面要建立审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把好审计人员入口关,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正确引导审计人员自觉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鉴于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显得至关重要,审计部门应采取专家授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内部培训,并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四)运用信息手段,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审计方法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加强企业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推广,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探索建设涵盖作业规范、管理支撑、知识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模块的内部审计管理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同时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软件排查审计疑点问题,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

  (五)强化成果利用,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不竭动力

  要充分发挥审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使审计成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重视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在审计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的归纳提炼,建立审计案例库,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撑服务。二是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避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价值。三是健全审计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审计报告既向决策层报送,也在各相关部门之间有效传递,有助于审计成果利用率的提升,对企业大监督格局的形成亦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四、结语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质量保证的内部审计既会失去服务对象,又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部门才能当好企业决策层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监督、评价和咨询的审计职能,为企业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实现审计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融合起来,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在创新中得到发展,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工作要求,有力地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审计 质量 管理 途径 问题 内部
最新审计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创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大数据技术下金融审计管理探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
热门审计论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