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19-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手机网络是互联网的又一次延伸,手机网络作为一种最新的移动网络媒体,得到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认可和追捧进而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年轻人未来的学习方式的战争,谁能掌握好手机网络这个新的阵地,谁就能获得胜利。

  一、手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手机上网较2012年底增加了8 009万人”[1]。而手机网络虚拟社区、手机网络聊天等手机娱乐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身上。随着大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同时也衍生如手机网瘾、信息垃圾、学习观和价值观失衡等新问题、新情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大学生的需要,在抑制手机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吸收其合理正确的元素,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这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手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教育的空间迅速增大。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容更加鲜活丰富,使课堂教授的知识得到深化和延伸,也更能得到教育客体的认同感,增强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平等交流。

  2.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提速。手机网络技术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方便快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高效性,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迅速快捷地传播正面教育的信息。对于教育者而言,利用手机网络技术,可以快捷地获取国内外各种资源,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摒弃糟粕,并通过教育者的导向作用,快速向外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在手机网络背景下,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教育工作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载体改革新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教育“课堂”。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这种比传统互联网更便捷的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乃至多向交流互动,增强思想教育主客体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手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手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监管带来难度。手机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资源,是很少经过滤选择即呈现给受众的强制性的信息,网络安全不可控因素增多。信息内容复杂,除了健康有利的信息之外,暴力、色情、迷信以及虚假诈骗等信息垃圾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毒害大学生的心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带给人巨大的娱乐性及刺激性,让自控力本来就不强的大学生群体更易沉迷其中。

  2.手机网络带来的便捷功能,影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已经陷入手机无线网络之中,越来越依赖手机带来的信息和通讯便捷。“手机媒体与网络连接,部分大学生遇到问题依赖网络搜索,其自主意识、思考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2]为数不少的高校大学生不愿意记忆、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动手,流连于流行网络小说、手机游戏和八卦新闻中,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3.手机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控制的使用,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手机网络使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不受任何节制,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的学生甚至是等车走路时间也不放过,这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而长期使用手机上网,不少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离开手机,就会烦躁、焦虑;还有一些学生产生了孤独、交往障碍等心理疾病。

  4.手机网络的使用,冲击正常的高校教育教学氛围。手机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扰乱了课堂纪律。有些大学生自觉性不够,注意力时常在教师授课与手机网络媒体之间挣扎徘徊,更有甚者直接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屏蔽”或利用手机录音视频功能,拍摄课堂教学过程,认为没有必要必须到课堂上课,严重影响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二、构建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公寓宿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3]。手机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3G网络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课堂,并充分发挥手机网络的优势,让其成为大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四课堂――手机网络课堂。   (一)利用手机网络的便捷性,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的主阵地。在这个教学氛围中的主客体双方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的便捷性使课堂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在手机网络环境下,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养。一是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及时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新信息,以新信息开阔受教育者的视野,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引导受教者的行为。二是要提升自身在受教育中的声誉和威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平等。三是要创新课堂的评价机制,给受教育者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同时,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网络媒体所带来的各种信息,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媒体。

  (二)利用手机网络的手段,辅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指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为主,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科技发明、勤工俭学、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添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第一,手机网络其本身即可成为一个颇为有调查研究意义的课题。第二,手机网络可以为社会实践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与帮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新媒体查找很多前言或热点研究题目,准备考查实践的相关资料,确定社会服务对象等。第三,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的手段,直接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而这种手段会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覆盖面广,又便捷有效。

  (三)批判认识手机网络,加强高校校园课堂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主要环境在公寓宿舍、校园等地方。这实际上涉及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层面。在手机网络的冲击下,这一点也最难把握和操控的。而解决的方法“堵”不如“疏”。一个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可以成为消除网络社会消极信息的坚固阵地。高校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网络的利与弊,倡导一些新颖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和谐健康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应用素质,高校应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引导大学生提高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懂得在互联网上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把网络信息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相结合等问题,使之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辩证地思考、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利用。

  (四)以手机网络为载体,创建新型虚拟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四课堂在网络。手机网络这一载体延伸了互联网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手机网络动态,以其为载体创建新型的虚拟课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要建立以手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交通平台。以手机网络普及为契机,拓展校园网络工作平台的功能。

  2.利用手机网络技术,引导规范网络虚拟社区向正确方向发展,建立具有3G网络特色的网站。创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具吸引力,进而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3.利用手机网络的互动性,创建平等的交流平台。可以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创设交流的空间,如可以鼓励受教育者对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校园文明监督评价等。

  总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争夺战与教育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必须认清形势、在手机网络成为主流媒体之际,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手机网络成为教育的新渠道,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服务!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思想 高校 政治 媒体 时代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