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改革探究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改革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2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88-0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也随之变化,从以往黑板上死板、枯燥而乏味地讲解变成了现在灵活、具有多样化表达方式的信息化教学,使老师真正成了领路人,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真正地让学生做到有所感悟,并且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让师生之间的思想不断地进行交流,让课堂变得活跃而有趣。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令学生愉悦,愿意去学习的课堂。因此,课堂信息化的教学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一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领悟到改革的真正意义

  改革要求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理解、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主动性学习,而不是继续“灌输式”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是基础知识的讲授。

  2.教师理解过于片面

  由于教师理解的片面性,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即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因此课堂上的气氛就变得过于活跃,对解读课本和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则不够重视。有些老师在教学讨论或是课外活动中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看起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很积极地参与探讨,教师也对学生进行指导,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与新标准的要求完全符合,但是在渲染气氛的时候,有些老师会用与课文无关的笑料来达到目的,对课文的讲解反而粗粗略过,活跃气氛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稳固,基础知识的运用出现了错误。

  3.多媒体教学方式有误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科技发展在教育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为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在使用多媒体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因教学资源不足或是受到限制,多媒体仅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而一些学校则是几乎每节课必须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它就没有办法进行授课。多媒体只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不能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

  4.选修课的问题

  高中的选修课注重的是基础的扩展、提高,而不是根据考纲来制订学习计划,这是认识上的错误,切不可为了应付高考,把选修课当必修课教学。选修课的开发在于老师,教师水平不够、理论不足,或是经费不足都会影响课程的质量。

  二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优势

  1.感情上的共鸣

  在历代的文论和评价中,“境”是出现较多的一个字。只有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的意思,才能有共鸣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呢?散文中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配上古典的乐曲《春江花月夜》给予学生辅助理解,在古典的乐曲声中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学生进入那空灵的艺术氛围之中。这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诗歌中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在学习前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重点介绍将要学的《虞美人》创作前后的历史,让学生从心里去感受到他的内心状态,在学习时让学生讨论最喜欢哪句诗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例如最后一句的“恰似一江出水向东流”,李煜如果没有从国主到阶下囚的长歌当哭的心境又怎能写出如出动人心魄且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多少辛酸,寥寥几句便营造了气氛,调动了读者的潜意识,传达了微妙的情感,让读者与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这便是“境”上的共鸣,感情上的共鸣。

  2.更深的品悟

  教学过程中如果少了品味和感悟,就像是没有亲自去品尝食物的感觉,仅仅是从外观上去判定是否美味一样,这会使教学停留在表层形式上,没有深层的挖掘,缺少了深度。

  要如何开发调动学生的感悟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以鲁迅先生的《药》为例,在教学前可以找课余时间播放将要学习课文的影片《药》,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印象更为深刻,同时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现象,更清楚地感受到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悲哀,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在PPT教学中以“药”为引出点,一个为表面上的药,另一个为解放人们思想的“药”。逐渐开导学生围绕着“药”结合看到的影片去思考如何让麻木的人们觉醒,去奋起反抗。

  为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后开展以“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如何去振兴祖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说出来。

  3.使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信息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看、画、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课本上的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以阅读《故都的秋》为例。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饱含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学生知道文章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如何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另一个是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领略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本文的散文特色,即“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体会散文中“形”与“神”的辩证关系,理解什么是形散而神不散。

  在教学前向同学们展示世界各地秋天的景色,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对秋的理解,对秋的体会,还可以播放一些古代诗人描写秋的诗词,让同学们多角度地思考“秋”的含义。然后让同学们自行阅读,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文章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些什么,有哪些段落是讲这个部分的,并在教学时对文章中的细节加以引导。   通篇文章中,教师只要做到引领即可,有针对性地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才智,教会学生合作意识,让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学术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研究的引航者、参与者、合作者。故而,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异常踊跃,对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成熟,在课堂发言中,不仅能与老师的思想碰起火花,还能对同学有所启迪。

  三 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信息化教学只起到辅助作用

  信息化教学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并不能替代教学。且不可没有多媒体就不知如何讲课,要做到即使没有多媒体也能够将所传授的知识清楚明白地让学生理解,愉悦地与教师交流思想感悟,在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则是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以更精彩的方式传输给学生。

  2.万不可只是为了电教而电教

  要注意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电子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没有电子教学一样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一些教师不适应电子教学的授课手段,为了达到电子教学目的而去电子教学,这样不仅学生会不适应,教师在上课中也觉得乏累,得不偿失。

  3.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

  要处理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要让学生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教师要做到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讨问题,让学生们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教会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让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引航者、合作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觉得获得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由于网络上的资源很多,其来源也并非都是有根有据,所以难免会找到有错误的资料,因此要在讲课前进行筛选,选择经典有用的资料,丢掉无用的资源。故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辨识优劣的能力,高效、合理地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总而言之,要重视内容的真实性,取长避短。

  5.投其所好但不失教学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一些与将要讲授的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文章,或者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有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古典名著选段时可以搭配与选段对应的影视作品,或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扮演名著中的人物,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状况,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小结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笔者的教学反思、心得,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实乃明智之举,其优点我们有目共睹。自主、互动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学习兴趣,还会学到更多,比如合作、探讨学习的能力、鲜活的学习状态、开放的思想等等。这样的灵动、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才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改革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 信息化 语文 背景 实践 高中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