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重构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论文

重构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6

重构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经过了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高职院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应该达到以下总体质量标准:高素质,包括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法律素质;高技能,指的是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其他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2 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生源素质高的情况下,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自1964年建校以来涌现出诸多成就非凡的杰出校友,在前些年招生分数一路走高的情况下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但在生源素质普遍低下的情况下,要做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对于像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这样以商贸、服务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生源素质降低给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以下突出问题:

  ①生源素质整体下降,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且分数低往往意味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课堂教学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皆难以实施或实施后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高职新生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在低水平状态下维持,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效。

  ②新生入学时分数悬殊较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分数相差可以从几十分上百分甚至几百分,差距悬殊。不在同一起点线上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容易对教学现状不满,使教与学的矛盾难以调和。

  ③与分数降低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降低。由于高考变得越来越容易,几乎是想上就上,容易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不需要努力学习、玩玩就可以上大学的思想,这种心态之下容易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加上受社会环境、教育偏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礼仪文明程度、道德素质都有所降低,不仅给学生管理带来越来越大的难度,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这些难题的解决牵涉到三方:

  显然,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人才培养工作的被评估者,“扁担挑两头”,面对两个服务对象之间“高要求”和“低起点”之间的“剪刀差”,承担着解决问题的重任:将起点越来越低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用人单位质量要求的合格人才。

  3 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教育部16号文所提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包含了对人才的显性质量要求和隐性质量要求。显性质量是在学生毕业时就能很快显现出的那部分质量(主要表现为课程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能力等),隐性质量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内在素质提高方面,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些能很快展现出来,有些则要在工作后较长时间内才能逐渐表现出来。显性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硬指标”,是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必须具备的技能,其质量高低与培养对象本身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受生源素质影响较大。隐性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软指标”,通常不能量化但往往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既能够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又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如前所述,高质量的高职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树立符合以下要求的质量观:

  首先,应树立“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观。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其入学成绩如何,都有按其实际情况接受合格教育的权利,也都有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发展的潜力。高职院校要正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不以学生成绩低而盲目降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反之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情况的前提下,以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力争提供使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提高的高职教育。在此原则下,建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生源质量的差异给传统的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来说,一刀切的培养质量标准显然不符合实际,过高则很多学生难以达到,过低则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兴趣、目标,影响整体质量。应以职业岗位不同层级的需求为依据,“因人而异”设定有所差异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挖掘自身的潜力,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从而适应职业岗位不同层级工作。

  其次,应树立“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观。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偏重技能(人才的显性质量)的培养,而相对忽视素质(人才的隐性质量)的培养。实际上,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定明确地点明了人才的高素质要求,来自社会企业的反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也证实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在职业成长中的根本作用。对于商科专业来说,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在人才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尤为重要。

  第三,应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提高不同“顾客”满意度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围绕培养学生胜任生产、服务所需的必要能力展开,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以院校为主体、社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共育机制,也要建立社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估机制。在此过程中,来自社会、企业的有益的价值、文化进入课堂,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构成部分,实现人才质量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对接。

  第四,应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高职教育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其服务功能是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来体现。不同的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产业、行业发展特色不同,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也存在区别。高职院校应定位于“区域性”,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高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重构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质量观 重构 人才培养 高职 质量 科学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