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时期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研究论文

新时期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5

新时期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14-01

  一、爱心教育及其载体的基本内涵

  爱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文修养精神,体现在爱护、帮助和关怀他人的言行。爱心能够产生互动效应,可以在个体之间传递。爱心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爱心教育是指由高等院校开展的以友爱、关怀和感恩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它以学校这个社会组织为大载体,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以设立爱心社团和开展公益性爱心活动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感恩、奉献、自强、自尊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校园爱心不是局限于校园这个狭小空间,学生毕业成才后走向社会,他在学校所接受到的爱心熏陶会延续下去,影响身边的人,对社会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大学校园更要高度重视爱心教育,把大爱无疆的博爱精神传递出去,使个体在受到心灵撼动和正能量感染的同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并把这种精神和品质传递下去,这是我们爱心教育,更是我们德育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载体理论框架下,新时期教育载体的内容丰富,如物质载体、人格载体、网络载体等现代载体形式。爱心教育载体是爱心教育开展的中介要素,是爱心教育能够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现代德育教育载体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载体形式,开展爱心教育载体研究,对丰富爱心教育载体理论,优化配置爱心教育载体资源,提高爱心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二、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形式

  1.“微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不容忽视

  “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主要形态的新网络空间,是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现在电子设备为依托,在网络系统中塑造“微支付”、“微阅读”、“微创造”等个人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个体通过微信、微博、QQ等传播方式,缩小个体之间的时空距离。因此,在爱心教育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正确使用这种信息平台,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爱心与正能量在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传递,并使之迅速反应大学生个体受众的头脑中,影响到其日常行为举止,直至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发挥作用。

  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性的,“微时代”亦是如此。“微时代”信息量大,并且呈现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不健康不积极不科学的价值取向也混迹其中。因此,在利用微信息等平台进行爱心教育时,一定要对负面的信息进行及时的甄别和摈弃。

  2.在宣传的视域下积极发挥模范正面功能

  伟大导师马克思在谈到如何利用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的宣传是说“战争所引起的种种情况将给我们的原则提供最好的宣传材料。”

  模范人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道德品质与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亦是汇聚民族力量的象征。因此,要恰当和不失时机地利用爱心人物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模范正面功能和社会优化教育功能。

  先优模所倡导的价值体系只有在大众传播中才能成为个体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文明传承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更好地传播和宣扬模范时,要利用大众化通俗化的宣传方式,融入到传播受众的思想中,抢占思想文化主阵地。

  高校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先进典型和发挥在校园中的先进事迹作为宣传的素材。比如发生在2014年冬季的秦皇岛大学生冰海救人事件,对高校的爱心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这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他们更有触动,更能震撼他们的心灵,更能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3.高校爱心教育,要重视高校爱心社团建设

  高校爱心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定义:“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倡导,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营造正面舆论。要大力宣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人民奉献爱心的先进事迹,展现大学生时代精神风貌,把爱心作为正能量传递给社会。

  此外,高校爱心文化,还要重视贫困生社团建设。贫困生是高校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把爱心教育引入贫困生社团,让他们感受校园大家庭的温暖,也有利于他们在物质帮扶外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亦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4. 高校爱心教育中,要重视创新校园主题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形式进行爱心教育,一方面,产生教育效果的方式极其自然,通过活动可以将隐含在活动中的爱心内容以自然的方式积淀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此外,高校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结构灵活性强、内容广泛,同时参与者的选择性强、自主性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校园爱心教育增添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在爱心教育中要结合校园实际,积极引导为主,坚持与时俱进,开创校园主题文化活动载体建设的崭新局面。第一,要加强对活动的具体指导。高校应该对各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指导,要将主题活动与校园爱心教育紧密联系。其次,要坚持开拓创新,实现主题活动形式和爱心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切实根据爱心教育内容的需要和在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最适合的活动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为爱心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而增强校园爱心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新时期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载体 爱心 时期 高校 研究 教育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