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论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及其建设论文

论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及其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1

论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及其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31.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2.002

  Abstract: Homan Resources Soft Capacity (HRSC) is the core of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Strengthening HRSC is important to avoid moral hazard, to achieve a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community, and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uman resources.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lains the pluralistic connotation of HRSC, then examines five bad performances of HRSC in China, and finally giv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re content of building HRSC in China. Emphasising on human resource "double standard" of ability and value ,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reasu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guide, giving the soft capacity building connotation are the China responses to the "new normal" social change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achieve the "China Dream".

  Key words: moral hazard; HR soft capability; core values; “double standard”

  人力资源软能力是人力资源的本质所在,人力资源软能力不足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经济学学者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概念,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不讲道德、损人利己的行为。” [1] 在各类风险中,道德风险是影响深远、危害性最大的,涉及到人力资源健康成长、公民素养提升、社会风气好转、经济良性发展等人类生活的广阔领域。随着道德风险概念的中国化运用,道德风险超出了经济哲学的范畴,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分析视野,其内涵指向了人们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和表现的良知泯灭、伦理失范和道德危机,道德风险的文化性、社会性和人本性面相凸显。在这种情形之下,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是有效规避社会道德风险,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一、人力资源“软能力”的多元内涵

  软能力的哲学内涵是“超验”人格。理想圆镜是超验追问的终极目的,是人存在的最高状态和完美形式。“超验”是与“经验”相对应的理论范畴。按照价值哲学的理论分野,“超验或超验的人是指‘超出’、‘多出’经验的人的另一种人或人的另一层面。超验的人亦可叫人的本质、本体。” [2]127 “超验的人集中地体现在人的理性,特别是实践理性中。人的纯粹的美善观念和神圣观念是人的超验性的集中体现。” [2]128超验境界是一种理想境界,是在人的经验基础上的完美追求,灵魂洗礼,心灵净化,道德圆彰,自我典范,工作极致,是超我状态。超验是人的真实性存在、自由性存在和完美性存在。超验具有真实性和本体性。超验意味着人脱离了动物世界,脱离了感性,赋予了人的社会性特质,具备了仁爱、正义、自由、自律性质。自由、理性、自律、良知、道德、典范、卓越、极致才真正体现了人的真实性面貌,才真正成为人的内在根据、始元本体和终极缘由。因此,超验的特质具有真实性和本体性,具有纯粹性和由自性,具有自足性和圆满性,具有将是性和开放性。经验形成人的硬技能,超验形成人的软技能。

  软能力的心理学内涵是“超人”品质。自我典范是超我修炼的人格形象。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区分了行为动力的心理过程及特点。他认为,人的心理首先可以划分为自我和本我两部分,本我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自我代表理性和常识,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自我”结构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自我”和“自我的典范”。[3]176 “在自我中存在着一个等级,在自我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东西,可以把它称作‘自我典范’或‘超我’”,[3]204自我意味着经验自觉或规律自觉,超我意味着极致、卓越或自由。软能力的基本特质是个体素质的“深层潜质”。卓越才干是胜任力蕴含的核心优势。

  软能力的实践内涵是工作极致。在今天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带来的就业压力,风险和不确定导致的身心失衡、焦虑和疲惫,全球化的人力资源流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调整等都聚焦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问题: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何在?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最缺失什么?答案毋庸置疑,就是中国人力资源最缺失软能力,即价值观问题、责任心问题、敬业意识和公共精神问题。无论一个个体从事何种工作,处于什么级别,属于何种技术水平,在自己的职位或岗位上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就是软能力的真正体现,就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成就动机,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崇高的敬业意识,无私无畏的公共精神。能够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永远不会失业,永远都是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核心人力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不足及其表现

  从历史文化视阈审视,会发现自古以来中国就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极其关注和强调修身、自强、仁爱、厚德、大义、有礼、明理、睿智,“睿、仁、义、礼、智”是“至圣”五德,要求为君者、从政者和作民者都应该思想纯洁而灵敏,具有包容之心。奋发向上,举止庄重,作风正派,明辨是非,有文化、讲文明、明事理、懂礼貌、爱社会、重和谐、倡奉献等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传统精神瑰宝,培养、教育、感染、鼓舞、激励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重德有礼,天下为公,保家卫国,勤俭廉洁,忠孝仁爱,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而,无论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街谈巷议到主流媒体的舆情分析,还是从考察公共人力资源的公共精神和工作态度到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形象,亦或是从国内外旅游到民间文化交往,这些领域都折射出中国当代人力资源软能力的不足。

  (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认知偏离

  个体主体价值的确立和自由的选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文学以及社会学等文化理论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解决了长期压抑和封闭的个体思想解放,个体创造创新性的理论依据问题,极大地焕发和鼓舞了心怀梦想,热血沸腾,决心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才智的一批人。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成为公共部门和工商企业竞争的核心。然而,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要求、个人自由、个人尊严等自我价值,必然影响和损害公共利益、公共责任、公共秩序、民族尊严等社会价值。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常常出现一些践踏法律、违纪违规、损人利己、我行我素、有辱国格人格的人和事,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的极度缺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人们财富观的茫然和错位

  依靠合法手段创造财富,用劳动财富回报社会,让劳动财富为人服务,是对待财富的基本态度,也是正确的、合理的和值得提倡的财富观。当前,在生产活动和经济交往活动中,出现了许多置诚信、安全和责任于不顾,采用非法手段聚敛财富;任意挥霍财富,炫富丧志,涌流财富反而成为人们生活的魔咒。经济学者何清涟在《经济学与人类关怀》中分析了“经济人”与“道德人”对待劳动与财富的两种道德情感,认为“是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物质财富,即确定人都是‘经济人’,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法律,从而把人们的逐利行为都限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还是用非审美的传统道德情感对待人们追逐物质利益的行为,要求人人都做实际上不存在的‘道德人’,是我们重建经济伦理的两种选择”。[4] 他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启了铸造经济成就的辉煌时代,而中国人却随之进入了最为经济问题所困扰的时代。对财富的病态追求、素质低下的富人糟践财富以及社会管理过程中挥霍浪费财富等现象必然产生道德风险。

  (三)新生代人力资源德育失败所引发的高智商、低情商或高智低能人格特征

  全面发展的人格特质是教育的灵魂和终极目标所在,是教育主体、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教育要素共同实现的永恒价值。偏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就意味着教育系统运行方向的迷失,教育理念的错误,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管理的失败。近代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从教育、行动和祈祷中获得知识、德行与虔诚,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或“完人教育”,认为德国的教育首先要求人的教育,然后才是公民和民族成员的教育。改革开放新时代孕育了新生代人力资源。新生代人力资源先天和后天的物质环境条件优越,在全球开放和信息爆炸的熏陶中表现出极高的智商水平,开放、活跃、聪明、独立、自信、好强、多元、创新。他们在主张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博弈和拼杀,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多,开放活跃,天资聪颖,个性独立,喜好创新。然而,先天和后天优越物质环境条件反而使新生代人力资源失却了逆境的锻造和修炼,降低了情商水平,缺乏谦逊、奉献、勤劳、坚毅、合作、宽容、信念、恒定等,而上述软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

  (四)公民道德法律修养的底线危机

  公民道德法律底线危机表现在善恶认知模糊与错位、法制观念淡化以及实践层面的尴尬与无奈。“道德的关系就是人的自愿活动与一种使人得以判断这些活动在道德上是好是坏的规则之间的适合或不适合。……而道德的善或道德的恶就是自愿活动与某种法律之间的符合或对立,这种法律是通过立法者(或要维护法律者)的意志和权力给我们带来(物理上的)好处或坏处的,这我们就叫做奖赏和惩罚。” [5] 社会秩序的建立和诚信基础依赖于社会成员基本的道德法律修养和行为自觉,唯有如此,才能在开放性、国际化、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确立立国之本、立民之本和立身之本,才能在国际化的交往关系中塑造文化软实力和道德人格形象。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富国之梦已不再遥远,但礼仪之邦、文明家园、文化品位以及公民素质等软实力的建设任重道远。在开放的媒体披露机制下,中国公民不遵守法律、道德、纪律、习俗的事件频频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案件增多,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涂乱画、大声喧哗、不排队、吵架等不文明恶习和现象折射出公民道德法律修养的底线危机。面对公民道德法律底线危机窘境,我们在实践矫正、机制建构和规范养成中却显得相当尴尬和无奈。

  (五)公民精神文化家园的认同度低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群体生活的方式,文化将不同的人凝聚在一体,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意志品质,从而以共同精神家园的方式内化和指引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共同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家园认同度的高低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共同体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共同体人力资源软能力的重要体现。公民精神文化家园认同度是指在公民内心深处所赞同和认可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意志品质等,这种赞成和认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程度越高,凝聚力越强,向心力越高,集体观念、公共意志和团队概念越浓;反之,则凝聚力越弱,向心力越低,集体观念、公共意志和团队概念越淡。在实践中,中国公民最缺失的就是凝聚力、向心力、集体观念、公共精神和团队意识。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的最大困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公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有利于解放思想,释放个性,自由选择和特长发挥,但多样、多元以及个性的彰显却不利于集体、公共和团队建设,导致核心文化的缺乏和统领,共同意志难以形成,中国文化、集体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面临挑战。   三、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进程中,自然风险、社会风险与个人风险陡增,成为社会管理的常态环境和变量要素,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人的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经济扩张、法制规范、科学技术等传统社会治理手段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能力不足特别是软能力不足构成了风险社会管理的制约瓶颈。因此,推进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成为中国应对“新常态”下社会变革的首要选择。

  (一)强化能力和价值的“双本位”

  “能力本位”就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把能力作为根本,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确立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其目的就在于摒弃和转变传统人力资源培养、考评、使用和开发中倚重权力、关系、金钱等外在身份要素,阻滞人的能力拓展和发挥,把人力资源考评、使用和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以能力为核心,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的价值。” [6] 另外,还要摒弃和转变过分倚重与强调“学历”与“学位”,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和高职称。“价值本位”就是强调人的能力形成和发挥的关键要素是人的价值观。“人的能力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确立能力本位就是确立价值观本位。价值观属于人的软能力或软技能,软能力是人本身对于生命意义、社会责任和生活态度的修炼程度,涉及人生终极关怀,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两大基本领域,是人行为的发动机,是人创造性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7] 价值本位强调德性养成,德行榜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性、根本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目标。

  (二)弘扬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回归“德高望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人格价值

  关于“?浴⒁铡薄暗隆⒉拧钡墓叵担?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张是积极的、辩证的、有重点的,一贯倡导和坚持品德、德性、德行的极端重要性和先在性,即人格的好坏决定了人才成长的方向、价值引领和社会意义,离开了品德修炼,德性和德行不端,再高、再大、再强的能力不仅对社会、公共、大众和人类失去益处,相反,会以超乎寻常的负能量危害社会和公共利益,践踏大众和人类的幸福自由与和谐安宁。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不少能力卓著但人格品性不端的反面教材,给社会、公共和他人带来了损害和灾难,但也有一些能力一般但人格品性优秀的道德模范,给社会、公共和他人贡献了无数财富和智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转型越激烈,文化多元化色彩越浓厚,就越需要强化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坚守道德的优先性,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思想文化建设。

  (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表征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一个人力资源如果缺少了爱国的基本立场,敬业的职场态度,诚信的做人原则,友善的关系交往,就失却了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失却了人力资源的软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都应当激发全民的爱国情怀,培育所有职场人的敬业精神,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文化,形成友善的组织人际关系。

  (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境下坚守中国精神,赋予了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所有人的梦想,是所有中国人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构成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灵魂,是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风格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九大修炼内容和行为养成,即担当意识、务实作风、战略思维、辩证方法、历史眼光、创新精神、百姓情怀、自律品格和朴实文风。担当意识是一种责任确定和使命认可。处于不同职位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些责任和使命确定了一个人的角色定位。责任是一种目标体系,带有客观性和现实性,是一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使命带有主观性和理想性,是一个人对职位、对职责、对社会、对家庭、对同志的态度表征和价值认可。一个人立足于责任的履行,使命的认知,才能在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的相互关联中去深刻解读和勇于担当自己的那份责任。从人的行为层面分析,工作作风体现了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人的价值信仰和工作态度。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一个新时代的人力资源,不仅应当具有担当意识和务实作风,更要具有战略思维和深远的历史眼光,掌握辩证方法,富有创新精神,保持百姓情怀,养成自律品格,强化朴实文风。

论中国人力资源“软能力”及其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及其 人力资源 能力 人力 建设
最新人力资源论文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途径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对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的研究
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探讨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
热门人力资源论文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给我的启迪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再认识
试论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对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从人力资源危机看人才管理——论国有施工企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