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论文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20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所谓协同创新就是创新资源与要素的有效结合而,通过突破创新的主体壁垒,释放人才、资本、信息以及技术和技能等创新要素,并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我培育更多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将重点放在实验、实习以及实训的实践环节中,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利用协同创新的方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设新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下文就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和指导思想展开分析,就其模式构建的提出具体策略。

  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1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分析

  在实际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很多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很多院校都是采取模拟真实或者仿真的环境,使得学生去掌握一门技术和技能,这种训练活动就是实训。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的训练,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基于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求来建设的,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与实训条件。以此为学生提供原生他的生产实习,实现实训的真正效用。除此之外,实训基地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因其较为贴近职业社会环境,因此可以对社会开放,使其成为职业培训、岗位技能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场合。

  1.2 实训基地建设的教育理念

  对于实训基地建设来讲,很多人认为就是单纯的获得投资,然后随便建立一些实训车间,适当采购一些实训设备安装后便可投入使用。其实不然,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实质是一种提供教育的环境,所以应满足培养技术型的人才需求。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的一种表述,对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而言,其教育实践也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怎样建设上也要有不同的思路。区分应试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来建设,最终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

  1.3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必须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要求与准则来进行,更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奥,基于能力本位来进行设计和建设,遵循仿真性、先进性以及系统性等原则来建设。首先,要保证实训基地的仿真性,实训基地的设置目的就是完成课堂无法操作的技能时间,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规范以及模拟的操作训练。因此,从实训基地的厂房建设、设备采购以及人员配置上一定要满足标准化、品质化的实训环境。其次,要保证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应引进丰富的高科技内涵与跟踪技术,对教学场地的构建、设备设施的配置等进行科学的分配,做好先进工艺、线路以及技术的建设。最后,要实现实训基地的系统性,应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问题,硬件配套设施以及实训的多功能要去,做好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和软硬件设备分配,并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基地的多功能设计。

  2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特征

  2.1 建设主体多元化

  事实上,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行业企业参与,并由政府、学校、行业以及企业共同提供条件。因此,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学校与企业的联动和技术创新,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促进技能提升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基础条件。不仅如此,根据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真实性、先进性等原则,其设备和企业的完全一致,因此也具有定的生产力,更是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应用提供了场所,对于加快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实验条件。

  2.2 运行机制市场化

  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还应引进市场机制,来实现企业化。社会服务效益性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生产流程来布置工序。另一方面,更应在实训中要求生产一定的产品,这不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是降低实训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为企业的一些新产品、新工艺等提供了实验的机会,一些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研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提高实训基地的实际运行能力。

  2.3 基地功能多样化

  就协同创新的机制来看,高职院校的基地的技能实训功能不仅大大得到提高,更体现了学做合一的原则。既实现了传统成熟的技术、工艺实践学习,又对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提供了实践机会。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实践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能锻炼其适应岗位的能力,并实现零距离就业,发展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助于其学成后的就业。

  3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分析

  3.1 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模式

  前面说到,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地方政府财政扶持、企业与学院共建,并结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与地方经济的战略计划,由三方公用参与、强强联合,构建多元化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的模式不仅能够起到训练学生的作用,更能促进区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3.2 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共建模式   众所周知,企业主导模式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组织、生产、实训的一种模式,基于协同创新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进行的一种科研创新和学生实训。实现了高度的产教合一和产学研用,并能够紧密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中提出针对性的协同创新实训技术,进一步发展协同创新。

  3.3 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共享模式

  而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以学校组织教学、科研和实训、生产等一系列环节,以学校投资为主,企业捐赠或者直接投资技术共建的行驶,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运行。这种模式的协同创新不仅实现了多项职能,更减轻了企业的生产压力与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技术与服务的协同创新。

  4 协同创新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策略

  4.1 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

  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产学研用以协同创新来建设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我们应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文化和理念,实行真实的实训基地企业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有多方参与组织的管理机构,对重大的事物和决策进行协商和探讨,并制定出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总体发展思路,明确好人员、资源以及成果等各方的权责,进一步实现共享与持续发展。此外,应通过建立任务型的人员聘用方式,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打造协同创新的领军端对。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注重技术与人员的协同服务,以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

  4.2 建立持续创新的协作模式

  要实现高效的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协同创先人才的作用和资源优势,在实际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中解决问题。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与特色的科研协作模式,通过构建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以及企业高工工作室等,组织行业人才打造特色骨干专业研究研究团队和技术研究中心,以此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要依附于高职院校和行业的专业性优势上,构建多方融合、多团队系统的技术研发应用平台,以调整产业结构,得到持续的支撑和引导,使其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通过完善相关机制,坚持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发展向结合,打破高职院校和企业主体间的壁垒,将人才作为核心要素,将需求作为根本动力,营造有利的环境与氛围。

  4.3 完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机制

  除此之外,通过制定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等机制,以发挥实训基地团队的智慧与创造力,建立起科学的创新机制,以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一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机制、推出机制,积极鼓励竞争和动态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对教学团队采取绩效考核等政策,利用公平、公正的择优方式,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刺激对基地的管理,促进基地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此外,要构建自由、开放、灵活创新的基地建设创新,创造拼搏精神、敬业奉献的学习氛围和精神风尚,就应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促使相关人员对高职院校的系统创新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进行提升。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应秉承创新体制和创新制度的原则,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实训基地。在政府与企业的指导与投资策划下,依托于现有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构建起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持续创新的协作模式,并完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机制,全面服务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建设。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地建设 高职 协同 院校 基地 建设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