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8

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

  事业单位的运行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2013年1月,我国正式开启全面实施新会计制度的风潮,大力发展新型会计核算,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而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的现实作用,就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上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依附于各单位的落实与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从而带动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新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

  1.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

  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中国本身受到历史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中国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致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国民整体经济稳步发展。原来的会计制度在崭新经济环境当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无法对会计行业当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予以及时有效性解决,无从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规范。因此,如果不对会计制度进行改善,将无法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新会计制度势在必行。经过新会计制度的切实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同样带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促进

  为了达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在十八大上提出相应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高速运行和进步的今天,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然难以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新会计制度促使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采取措施,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3.服务于市场经济

  存在弊端与缺陷的会计制度会成为事业单位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服务的屏障。会计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对事业单位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新会计制度则能够为事业单位服务于市场经济将提供有力的保障。

  4.对事业单位具有针对性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原来的会计制度无法针对类型不同的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而是仅有整体的制度规范。新会计制度根据这一问题,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提供了会计制度,从而成就了会计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二、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1.适用范围差异

  原来的会计制度根据经济成分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会计信息口径,因此各行业之间的会计制度缺乏可比性。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的适用于全国各行各业的统一性会计核算制度,致使不同经济成分、不同行业的企业会计信息口径一致。这种保持一致性的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全国的各个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的总汇上形成对比,有利于对市场经济进行分析。

  2.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上,通常会在核算过程中出现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相互不一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如果租赁期限还没有到,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所有权不属于承租人;但是,从经济角度上来看,所有权是属于承租人的,与固定资产相关联的收益和风险都已经由承租人一手承担,对于固定资产直接行使控制权力。也就是说法律角度与经济角度针对一件相同事物会出现不同处理方式的情况,本身制度呈现模棱两可的状态,管理不清。新会计制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规范,在处理会计核算问题时,要以经济现实为主,秉承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3.扩大减值准备集体范围

  原有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获得资产收益的时候需要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遵循的是过去形成的成本核算要求。而新会计制度则规定,如果事业单位获取的资本收益发生了减值现象,需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可以根据相应条件进行资本价值的计量,而不再局限于旧会计制度对这个方面限制的范围内。事实上,这一制度对旧会计制度管理上的局限性问题具有改善作用,能够为事业单位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带动单位的综合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实力和运行水平,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多实际效益。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1.会计主体变化

  旧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的主体和会计活动没有足够正确的认知,会计主体的活动不是仅仅限于对于资金进行一定的预算、核算活动,这种不充分的认识会对事业单位在实际经济工作的管理上有所忽视,而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活动和会计主体方面都予以了明确的界定,在事业单位自发的各种经济活动当中,直接起到了杜绝资金管理混乱的现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的使用率。对于一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主体的清晰化,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能够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流通的灵活性以及流向性有更多的关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单位资金的核算以及对工作人员薪资的规划,对事业单位各方面的资产流动做出相应管理从而节约支出。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规范性要求制定本单位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核算,保证单位的收支状况的正确真实性,从而致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能够更加科学,予以合理支配。

  2.改善会计制度内容编排

  会计准则指的是关于制定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原则作出一定的规定,是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指南;会计制度指的是对于交易以及财务往来在会计账簿当中进行归总并核实上报结果的一项制度,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应当遵循的规则和方法。在过去原本的会计制度当中,直接将上述两者区别对待,分开执行,在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编排上始终存在不一致性。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的内容编排上进行了改善,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兼容两者的长处,使得会计制度上得到双重优化,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核算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切实履行中央政府对于新会计制度的主张,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有秩序开展。   3.优化预算资金核算管理方式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原来的会计制度针对相对应的经济环境,将事业单位的资产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分别进行核算的管理方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完善程度拥有了一定的保证。因此,过去实行的这种将预算分成两个部分分别管理的资金核算管理方式将不再适应社会各个单位会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形成阻碍的屏障。由于社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也趋向于多样化,如果持续使用旧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出现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信息报告不一致。新会计制度对此进行的改革,采用的是核定收支的方式,也就是对于资金的超额支出部分不予以额外补给,而对于收支结余也不纳入下一年的预算,通过这种资金留用手段,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形成统一化管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运行特点与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执行资金管理政策,从而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能力。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是新会计制度诞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会计制度内容的编排上、预算资金的核算上以及会计主体和会计活动的进一步明确,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环境当中不断完善,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贡献了力量。

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会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基于 事业 财务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