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积极情绪与高职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论文

积极情绪与高职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10

积极情绪与高职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83-02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是教师个体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属于教师积极职业心理日。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认同度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就高,就会积极投入工作,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实现教师价值。反之,就会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在他的《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将积极情绪划分为三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和与将来有关的幸福。与将来有关的幸福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包括满意、满足、尽职、骄傲与安详。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可以分为两类:即时的快感和长久的欣慰。快感包括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快感。欣慰是指动用个人力量沉浸于个人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一方面,职业认同会影响教师的幸福感。职业认同是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接纳。一个形成了职业认同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更容易将他个人的全身心的力量都调动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更容易感受到工作带给他的成熟感、满意感以及幸福感。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个职业本身、教师的需要动机缺乏了解和认同,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热爱教师职业,就会对工作之外的东西过分看重,从而产生浮燥心理、不平衡心理、矛盾心理,甚至产生行为偏差,导致教师本人的身心倦怠,推动生活情趣与热情。另一方面,一个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具有更好的创造性、包容性与适应性,更能找到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可见,积极情绪与职业认同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消极情绪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1.消极思维模式导致职业角色认知偏差

  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自身在某一场所中所担任的角色的认识、感知及评价。当前,高职教师职业角色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极的社会比较导致职业价值判断片面。由于受社会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负面价值的信息,使得其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及自身发展持消极的态度。二是希望和乐观的缺失导致职业理想缺乏。职业理想是个体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构架的美好蓝图,是个体从事的职业活动已内化为个体价值观的重要表征。当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以消极怠慢的态度应对教学任务,大多以完成规定任务为目标,尚未对自身的职业活动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进度,也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三是片面的职业认知导致职业角色规范认知失衡。专业角色规范认知则是个体对自身作为专业人员应遵循的全部活动规范的认可和熟知,即高职教师不仅应该遵循校纪校规,同时应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相关规定和要求。拥有消极情绪的教师,常常对校方的要求消极抵制,对别人的要求不予配合。

  2.消极情绪导致消极的职业情感

  当前,高职院校个别教师专业情感消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忠诚感;二是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职业自尊。职业归属感反映的是教师个体对自己与其职业间关系的积极感受和体验,是指教师个体意识到自己属于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经常与教师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体验。职业自尊感则反映教师的角色感受和体验,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价值、重要性、效能等的积极感受和体验。职业归属感和忠诚感的缺失在所难免,并直接导致其职业自尊感的丧失。高职院校教师消极的职业情感轻则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则会使教师陷入职业认同危机及教师价值感丧失的困境,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消极行为模式导致专业行为退缩

  教师专业行为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自我,是对教师心理活动的衍射和反映,是教师是否认同自身职业的外显表现。当前,部分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追求专业目标不明、定位过低及畏难意识较强的行为倾向。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表现出退避和拈轻怕重的行为倾向,其专业行为多停留在要求行为倾向这一层面,以逃避失败的态度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如此行为倾向必然影响其教学效果。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倦怠和退缩的职业行为使其自身缺乏内在精神动力,无力感和虚无感弥漫其整个生活和工作过程,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职业发展。

  二、积极情绪促进职业认同的形成

  杨启亮教授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当做幸福体验。职业认同感的最高层次是幸福感,就是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与职业认同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情绪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特殊职业群体,教师的幸福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教育。体验不到幸福的老师,也不可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不可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的任务。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更好关系和增强生产力的机会,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更宽容地思考。培养高职学院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改善他们对职业的不良认知,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主要意义,而不是总觉得什么都不如本科院校。从而寻找到作为一个高职业教师的职业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幸福是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教师的幸福也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精神方面的幸福更优于其他职业。而积极心理学认为,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获得主观幸福感,得到精神方面的幸福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幸福的能力传导给学生,提高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2.积极的性格品质增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许多消极情绪,如焦虑、愤怒,使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变窄,于是他们总是使用一种特定的自我防御的行为方式。积极情绪正好相反,它可以扩展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有利于将潜在的各种心智技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可以使个体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重现知识快而准等,这样的状态可以使教学更得心应手。

  积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肯定态度,信任、宽容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绪具有感染性,老师积极的情绪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有利于师生间达成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积极情绪促进老师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海默的朴素归因理论认为,如果将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一般对自我效能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会激发再次行动的积极性。赛里格曼将归因风格分成两类:积极的归因风格和消极的归因风格。他认为这是个体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人格。具有积极归因风格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具有消极归因风格的教师,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无助感。高自我效能感可以缓解职业压力,增进教师的职业认同。

  总之,老师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爱上自己的教师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高职学院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情绪管理,促进教师积极情绪的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创建一个属于全体师生的幸福校园。

积极情绪与高职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认同 情绪 积极 教师 职业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