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中语文传统教法是否还有用武之地论文

高中语文传统教法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26

高中语文传统教法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福建省高中语文新课程2006年进入改革,新课标下的高考自2009年开始,新课改已实施近十年,其中经历2004年起语文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11年,到2016年又回到全国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怀抱,十年历程带来一次次语文教育的华丽的转身。众多语文老师都在认真地实践新的课程标准,过去那种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的现象如今难得一见。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把思考、动手操作、平等的权利及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角色转换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在实践中,有的老师陷入迷惘之中,迷失教师主导作用的角色。有人发现教学进度严重滞后,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人觉得课堂只是成了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有人疑惑新的教学模式成了新的形式主义。事实上,某些问题的产生有的也许是我们在破旧立新的实践过程中过犹不及的结果,新和旧并不是截然不同的范畴,“新”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旧”。

  在新课改已实施近十年的大背景下,反思高中语文教学,我认为高中语文传统教法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们仍应坚守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下面我想就此谈谈看法。

  一、一个基本原则不能忘

  课改后学生教材按模块进行设置,有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改教材要学完必修5本,将过去三年要讲的内容,压缩到一年半讲完,另有选修课程,因此普遍感觉教学“密度”加大。问题是课堂上哪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一篇篇地过关呢?有鉴于此,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定性控制大有必要。如果教师只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上有很多课堂讨论、分组活动,似乎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内容上还是按照过去的就文章教文章的思路,拿到一篇课文,就想着尽其所知一股脑全让学生掌握,当然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课堂上有的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教师满足于表面的平等,一味强调“你的理由”、“你的看法”,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进而有可能丧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有些课纯粹为激趣而激趣,为搞笑而搞笑,虽说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只有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备教材,认真思考课堂的教学目标,思考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及学生接受的问题。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仍应重视备课,重视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难点,坚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基本原则。

  语文教师大多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教材文本的首席阅读者。那么怎样才体现出“首席”的作用呢?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自己的阅读“牵”着学生的节奏,从而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捕捉和引导学生的灵感与冲动,并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一位老教师说:“高明的语文老师要把握课堂的节奏,在重点内容出现时就该是高潮部分。”其实讲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精到,课堂上要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淋漓表现。新课标实践中不能忘记对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原则的坚守。

  二、两种传统教法不能丢

  新课改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革,人教版新语文教材变化:与过去的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撤掉一些说教性的文章,更强调新收入作品的文学性。为配合高中课改,人教版教材将给学生配发辅助光盘和参考书。光盘与课本同步,介绍每篇文章的背景、作者等内容。参考书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我们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仍应坚守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下两种极具传统特色的语文教法。

  (一)多读多背,加强积累。

  “读”与“背”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主要靠熟读和多背诵。

  注重朗读教学。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妙处及它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致不容易分析出来,讲解也难以深透。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比如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开始学生觉得开头那两段平淡无奇,让为不过是传记文章交代人物生平而已。我先给学生范读一遍:“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慷慨激昂的语气,一气呵成读下来,特别重读加点的动词,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名闻天下的大将军的气概,而读第二段时则用平静舒缓的语气缓缓朗读:“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然后让男女学生分别读这两段。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这两人的出身地位之悬殊,明白这是为后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感受到司马迁用笔之老到,不少学生在读过之后甚至当堂成诵。有位来听课的老师这样形容这节课堂朗读:“(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养成了大声朗读的习惯,而全体同学也都很投入地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身体都会随声音有节奏地震动!什么是琅琅书声?这就是!”

  朗读成诵,声情并茂。有感情地朗读往往可以越过时空界限,把学生带进独特的意境。事实上,朗读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让学生熟读成诵,更是最好不过。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办法看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是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可见,背诵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得到培养,在积累大量的文言名篇后,相信不用多分析各种语法、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特殊句式,学生都能在反复涵咏中认知和理解文本。其实,新课标是十分提倡多背的,它提出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多一少”,即“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面,少做脱离了课文语境、所谓梳理规律、机械操作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多读多背与新课改并不相违背。   (二)多写多练,激发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要多写。因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现现形式就是写成文章。新课程标准中第六条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从这一条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写作训练的重视,而且对量的要求比较大。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是要多写。新课标第4条说得更清楚:“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然而很多学生又视写作为畏途,要让学生多写文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福师大附中的薛章辉老师在评价福建省高考题之一的《戈多回来了》时风趣地说:“要是把这个题目改为《姚明回来了》那多好,那学生有很多话可以说了。”这提醒我们要多贴近学生。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有一个老师介绍写作教学经验时就曾说,只要是学生爱看的书籍,比如韩寒、郭敬明、南唐三少等作家的书,她就借来认真阅读,学生爱谈论的话题,她都要有所了解。甚至她还订阅了《少男少女》、《作文独唱团》之类的杂志。那样,她指导写作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有时老师也可以不限内容,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然后多鼓励用各种形式发表。这是让学生爱上写作的一种途径。当然,教师如果多写下水作文,并和学生多交流,就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在校文学社办的校刊《朝阳报》上,不时刊发学生的习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很好的效果。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学生以写作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写多练,切实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在新课改已实施近十年的大背景下,“新”并不意味着就要摒弃“旧”,我们不但要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内容。我们仍应坚守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我们仍应重视备课,学会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难点;我们仍应坚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基本原则;我们仍应坚守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多练”在内的传统教学方法。反思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大力提倡创新的同时,更要对传统教法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更好更快地地适应2016年起的全国考试中心的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学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高中语文传统教法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地 教法 用武之地 语文 传统 高中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