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在新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在新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4

在新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200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4G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我国信息化教学也呈现出很多新变化。例如,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的推广弥补了早期开放应用课程不对称、无沟通等弊端,让交流和互动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但实际从需求方来看,基于新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当前在高职教育实践中,雷声大、雨点小,学生有效采用率并不高,更多的是抱着好奇甚至围观的心态,浅尝辄止。探究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和高职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问题

  1.1教学供给侧方面[1-4]

  (1)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以单向性的视频为主,师生间的交互与讨论不足。教师按事先编排好的教学方案和脚本,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与摄像镜头面对面,基本以唱“独角戏”的方式完成,再经后期剪辑和制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只能在异步的时间和空间中,独自完成静态课程学习,无法实时就某一知识点参与到与授课者的互动中来,也没法做到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学习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喜恶的,也有方式方法的,还有不同接受度。但目前的信息化教学,大多以在线或离线视频播放的形式,单向性地向学习者传输教学信息,学习者至多可以重复回放,没法做到及时与授课人或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与讨论。无论从方式还是内容上都难以符合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2)缺少App应用良好和技术性能完善的移动微学习平台和支持系统。当前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化学习可在移动微平台上开展。但移动微学习的开展需要在后台有一个运行优良的平台和系统的支撑。而这方面现在还缺乏专门的组织和机构从事相应的开发和服务,只是各教育单位或教师自己借助于第三方平台和App应用(例如微信等)来设计一些微型学习系统和资源。由于技术能力和专业性不够,再加上这些平台和App原本就不是定位教学或学习用的,使得开发出的这些学习系统和资源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计界面和使用功能用户体验差,设计系统要集成很多第三方模块和App(导致经常在几个平台之间进行切换,给使用带来不便),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例如体育、物化实验等)支持力度单薄。近几年出现的“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只适合在电脑上却不适合在移动终端上运行。以上种种不足,都阻碍了移动微学习的深入开展。

  1.2学习需求侧方面[5-6]

  (1)信息化教学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容易导致学习专注力的转移。信息化教学客观上要求在连接互联网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海量的网上资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解决了时空的限制,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无限可能的学习资源;但另一方面它又很容易诱使学习态度和自控能力本就不高的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航向,转移至与学习无关的领域。信息化学习中过程控制的缺失,致使高职生原本薄弱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逐渐丧失。

  (2)缺乏过程指导和监督的自主学习极易导致学习过程的中断。当前通过高考录取进来的高职生,自身底子薄、学习能力弱,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信息化学习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成型的班级一起学习,完全以自主方式来完成。自控力较差的高职生在自主学习中,很容易因为缺乏过程指导和监督被外界各种因素干扰而中断学习过程。即便有所学习,也因为学习过程缺乏连续性,在头脑中的知识点是零散和碎片化的,难以统筹成知识结构,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对策[3][5-8]

  云计算和4G移动互联技术为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职学生在零散、随机的环境中进行更具针对和更有成效的信息化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分析以上制约高职信息化教学开展的相关因素,笔者抛砖引玉,提出以下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方式深入持续展开的几点思考。

  2.1打造多位一体、设计功能丰富、交互响应及时的移动微型学习平台

  在现有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利用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将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网站相结合,打造三位一体的移动微型学习平台。在编辑模式下,设计者可以在自定义菜单功能设置中设计多样化的菜单选项,学生们可以任意“点选”,打开各种学习内容选项,满足各种学习的需要;还可设计调查问卷实现课前或课后调查;或者发送各种视频、语音或图文信息进行师生间的教学交互。在开发模式下,设计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制作教学和学习资源,充实后台数据库,不断丰富前台所获取的信息;还能够开设专题讨论吧,取消交互人回复消息时的各种限制,实现更加深层次的互动。在设计交互应用环节时,教师可借鉴很多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时通过公众号组织的各种微活动,主动来实施“课程营销”和“教学营销”,比如针对某些课程发起“点赞”投票、答题过关并升级有奖、完成作业累加积分等,增加学习者对该平台的“黏度”,不断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整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高职师生群体受众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两大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整个平台。

  2.2将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育手段优势互补,促进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

  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开展信息化学习确实在适应快节奏生活,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非连续性的学习上存在优势,并且可利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开展个性化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移动微型学习平台并非完美无缺,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比如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无论借助技术手段表现得多么完美,终究是虚拟呈现、隔空相望,始终无法替代亲临现场的实际指导。这一天然的劣势,决定其永远不可能取代“线下”的传统教育手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实上,这两种教育方式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应将“线上”的信息化学习和“线下”的传统教育手段相互结合,各自取长补短,才能获求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不管怎么变,其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社会的形成。将信息化教育和传统教育两种手段相结合,符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2.3多种手段和措施相互配合促进信息化学习的可持续性

  高职学生在缺乏过程监督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化学习的持续性不够,这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和非技术上的有关配套措施齐力抓好。从非技术角度来讲,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可以组建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必要时甚至可以组建该学习团队的监管小队伍,彼此相互督促、相互提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生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从技术上而言,可以开发出基于特定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点到系统和学习过程跟踪系统,并可以对在指定时间段内所进行的信息化学习和测验,要求参与者开启视频链接,实现教学者和学习者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网络意见箱的方式,了解高职生对在新技术条件下开展信息化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者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多管齐下,通力配合,促进高职生信息化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4政府和教育机构与云平台及移动服务运营商展开合作降低使用资费

  当前教育机构或教学资源制作者把信息化学习资源放置到云平台下,供学习者共享使用,往往被要求收取一定的费用,而这通常被转嫁给了学习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生信息化学习制造了阻力;又比如在4G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开展信息化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媒介,但价格不菲的上网流量资费对缺乏经济自给能力的高职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深入开展信息化学习。因此,政府部门和有关教育机构有必要与云平台提供者和移动服务运营商展开合作,降低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在校生进行信息化移动学习的资费,部分资源甚至可以免费开放,为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结论

  新技术条件下开展信息化教学无疑会对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也对高职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由于教育体制的局限性,使得高职生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应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新技术条件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有关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支持新形势下高职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开展。

在新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技 高职 新技术 信息化 院校 条件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