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9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77-02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包含了实训场地、实训场所、实训仪器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要素及实训师资、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涵建设要素共同构成的统一体。职业教育的实践本质规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工程实践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表示要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可见,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既是提升其基础办学条件的重要举措,又是其立足职业教育的实践本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服务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才类型的差异构成教育体系内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根本分野,并决定其相互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对不同教育要素选择、组合与投入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是职?I教育的类型属性与高等教育的层次属性的结合体,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既体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端性,又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职业教育建基于工作世界,以技术逻辑构建自身的体系。职业知识的内化、职业技能的生成以及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是受教育者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不断体悟的过程,是通过操作、试误,对象化把握客体、感知动作技能的过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有别于建立在学科逻辑基础之上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载体。高职教育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动手能力的比较优势。应建立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实训指导师资力量雄厚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研究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直接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合格劳动力。另一方面,面向产业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对必要的场地、仪器设备、科研人员投入等要素的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具备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学院师资力量亦具备进行科研的基础能力。从必要性与适切性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首要的体现在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之间的高度契合。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是以专业或专业群所对接职业岗位群为边界而进行建设的。因此,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校内师资力量依托自身学科背景,以区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性技术问题为切入点,独立或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推进应用性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可以有效增强科学技术研究的及时性、针对性、适用性。

  (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拓展职业教育职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知识社会的兴起促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不断的彰显。受教育不再被局限于人生的特定阶段,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现代职业教育内在地包含着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大类别,它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共同构建起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最终实现建基于受教育机会的广泛性,没有对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终身教育将成为一纸空谈。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基本价值取向。

  现代职业教育灵活而开放,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能够打破传统正规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刻板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受教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促进城市下岗职工或转岗人员顺利就业、为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而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除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外,高职院校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承办大学生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责,拓展职业教育的职能范围。

  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需求巨大,不仅需要投入大笔的建设资金,还要投入大量的训练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等经费。由院校独立承担建设费用是非可持续的,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吸纳各类社会力量与高职院校通过资本联合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是当前破解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困境的重要形式。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正不断突破着“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载体”的单一化职能设定,而日益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研发、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它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愈加紧密。因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处理好院校主体和其他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完善治理结构。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多元主体的资本投入以股份制形式确定其产权比例。尤其是对兼具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通过独立的成本、收益的会计核算,确定各主体间的利润分配,形成各主体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二)实现日常治理的规范化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前期实体建设投入、轻后期运行规范管理的倾向。教学、科研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未得到科学规划、有效落实,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实训基地的整体效益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实现日常治理的规范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效益水平的关键所在。

  其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由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选派委员。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层面的协商会议,讨论校企在协同育人、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制定较为完善的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完善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与厂长(经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对接,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

  其二,加强制度建设。在院校层面上讨论制定实训基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主要从实践教学育人、开展技术研发、履行社会公共服?罩澳苋?个维度客观、量化的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效益水平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与对相关二级单位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明确责任归属,倒逼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提高思想意识、改进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实训基地效益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

  无论是岗位型实训基地还是生产型实训基地,其建设的核心目标都是要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而服务。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课程实施的载体,但同时必须重视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加强对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整体重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力。

  一方面,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组织。在专业层面上,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协同合作关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作流程的序化要求,开发完整的教学项目,使实践教学的过程体现真实的工作情境,实现学习者职业知识的迁移应用,动作技能的感知运用,以相对完整的实训成果为激励促进学习者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认同的生成。

  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做中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需要通过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课程培训等途径同步提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指导等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地建设 校内 高职 院校 基地 建设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