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对策研究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5

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14-03

  一、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危机

  (一)教师教学功能的弱化。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渗透到方方面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更新,到学生主体意识、思维能力的增强,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角色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教学地位、教学功能被极大弱化。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掌上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威胁,这迫使教师必须重新对自己的角色予以定位,不再是被动地传授现成的知识点,而应成为学习的引路人、智慧的启迪者。

  (二)教师主体地位的弱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呈现方式、讲解方式、举例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知识和信息以图片、表格、视频、声音、三维动画等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视听享受,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效果。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度越来越高。随着微课、慕课、易班等新概念的涌现,现在的课堂早已不再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的新模式。为了增强互动,教师大量地采用分组讨论教学等模式,即教师提前把上课内容和任务分成若干板块或部分,并将任务分别布置给各小组成员,由学生自己围绕主题收集材料,制作课件或视频等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汇报,再由学生集体在课堂上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既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入者,又是输出者。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教学情形日渐消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参与度被压缩,主体性降低了。以往需要教师详细加以描述或解释的场景和逻辑关系被视频、图表取代,师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变少了,虽然信息量及其传播速度成倍增加,但是感情的交流在急剧减少,甚至有些时候教师只负责播放视频、图片或者软件,教师主体地位的弱化日益凸显。

  (三)教师作用的边缘化。自古以来,教师就一直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往往比学生拥有更渊博的学识,掌握更丰富的信息,学生对教师的话一般不会产生质疑,往往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是正确的和合理的,这对于以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为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但是,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相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与传统课堂相比,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同时,由于网络上众多鱼龙混杂、真假不一的信息,学生一旦发现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观点与网络上?τ谕?一事件的观点不相符,往往会产生质疑,甚至否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站在教师的角度而言,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又面对着海量的信息,教师在知识和信息存储方面的优势正逐步被减弱,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收集和过滤信息的能力,储存好自己的“一桶水”,才能给学生输出“半桶水”。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信息的杂乱、无序和不对等,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沉着应对这一压力,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教师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准确。因此,一旦发生信息不全面和不准确,甚至出现纰漏,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学生的不信任感也增加。

  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学生群体更加年轻且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也更容易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对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他们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段探索并迅速作出回应。而网络上一些带有煽动性的虚假错误信息、谣言、杂音异常活跃,极易吸引心智和价值观还未成熟的青年学生的关注,混淆学生的视听,将学生引向错误的立场,给教师有效控制课堂、及时有效地化解迷惑,引导学生往积极向上的方向看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应对策略

  (一)反思“唯信息技术至上”的工具理性思维。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乃至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从课堂教学中内容的呈现方式、举例、考核,还是体验等环节,都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生动地呈现事物逻辑关系,这一切让教师、学生受益无穷。然而,信息技术泛用给人类带来的弊端也同样不可忽视。当我们沉迷于地球村、掌上生活、微生活等信息技术带来种种便利之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地减少,它缩短了时空观,却拉长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人们交流日益减少,技术成果享受不可避免地走向技术效益、效率的追求,人与人关系也日益物化,进而异化。人们关系的异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表现是多方面的,如越来越精细化的科研、教学的量化管理,量化的考评方式,指标日益标准化、规范化,教师、科研人员日益被卷入科研、教学管理机器的高效运转的规则之中,退化为这个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器的零件,数量成为衡量教师、科研人员的最主要标准。这种管理带来的危害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技术和观念,熟练乃至掌握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工具,以便能与学生保持同等水平,以更好交流、共享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工具理性思维,避免异化,扭转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回归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让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富有情感色彩并兼具说服力。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来说,用量化的管理方式对教师在教学、科研成果方面加以考评和鉴定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怪圈。

  (二)重塑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角色。在部分学生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是大段空洞的理论和干瘪的说教。思政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观点,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塑专业权威。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重在“育”。要“育人”先“育己”,教师自己先要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成为指导他人学习的好教师。教师的权威源于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解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时政的能力,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才能主导话语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

  其次,密切关注学生价值取向,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信息浪潮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关注自我、价值多样化,现实担当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相对不足。在青年学生价多元化、多层次与多维度的价值观中,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其他价值观的正确发展。要真正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外,还要大力发挥一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要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准确地把握网络时代下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实困惑,一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贴近学生,通过与之对话、交流或是对热点时政的关注等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所做。通过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群体特征和不同的意见诉求,有针对性地引导、解答、回应,以引领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最后,在实践中引领青年学生。行为是在认知和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有目的的自觉行动,只有认知正确,情感助力,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社会和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运用自己的政治知识发挥自身作用,增强学生的政治体验感。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评价学生的政治表现,激发学生的热情,矫正学生的行为,培养和保持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R,防止出现学生政治参与度低、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的现象。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掌控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主体地位。

  (三)重新定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角色。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化解信任危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迎接并化解信任危机。很多时候,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讲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却刻意回避一些负面信息,或者对负面信息遮遮掩掩一语简单带过。这种做法,非但无法降低影响,反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如果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合理的解答,必将转向其他途径去寻找解答。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在坚持政治底线和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尊重事实并结合现实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厘清事实、揭示真相,客观地评价,给学生树立好的示范。

  2.正确理性地看待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角色。伴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部分高校已尝试实施专业末位淘汰的“倒逼机制”,高校为了生存与提升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可避免地围绕技能型、专业性和实用性开展,聚焦于促进专业发展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作为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地位也相对弱化。对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课堂上好这门课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切实担当起育人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及时地向青年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理论成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肩负使命,亲身垂范,努力成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党执政兴国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相当的思考能力,独立人格趋于形成,他们能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清使命,把握方向,担起责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会贯通,不仅要学活学通,还要活教活用,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让学生觉得喜闻乐见,终身受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思想政治 对策 信息化 角色 危机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