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论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4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组8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干预组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DS、SA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1-011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1.05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的一种心脏病[1]。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两种类型。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身心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2]。临床上不仅要重视冠心病的治疗,还要重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笔者所在医院对冠心病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35~64岁,平均(43.5±2.7)岁;病程2~7年,平均(4.1±2.3)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稳定性冠心病53例。对照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34~65岁,平均(43.7±2.9)岁;病程1~7年,平均(4.3±2.5)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8例,稳定性冠心病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如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药物,定期复查等。干预组8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测试。用简单的试卷调查形式对冠心病入院患者做一个心理测试,分析患者填写的内容,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详细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心理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2)家属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家属沟通,建议家属多陪伴、关心、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使自身乐观情绪感染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正确、理性地看待疾病。然后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①多与患者接触,认证倾听患者述说,了解其心理感受;②尽量保持支持、理解的态度,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③保持乐观的心态,多给患者讲解病情进展情况,给患者希望。(4)放松疗法。护理人员每天早晚叮嘱患者做呼吸运动,让患者保持呼吸节奏均匀、深且细,每次训练8~10 min,以促进肺活量增大,血氧浓度提高。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安静的音乐,缓解患者焦虑现状,平复患者情绪。(5)运动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跑、散步。运动要适量,2~3次/周,20~50 min/次为宜。让患者在运动中尽量放松心情,若感觉不适,静坐休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如心绞痛、心衰、卒中等,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将其疗效评定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半年后,患者心绞痛、恶心、疲乏等症状消失,患者恢复健康;有效:半年后,患者心绞痛、恶心、疲乏等症状明显改善,可以做较大程度的常规运动;无效:半年后,患者心绞痛、恶心、疲乏等症状无任何改善情况,甚至有加重现象[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干预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9,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干预组各种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但干预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同期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高死亡率疾病之一,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死亡原因上排第一位,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4]。冠心病患者因为病痛折磨、经济压力等因素难免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会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兴奋,进而心肌缺血,诱发心率失常,严重时危及患者性命[5]。因此,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上施以心理护理,疏通患者心理,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抑制冠心病的发展,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8]。对此,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疏解患者心结,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笔者所在医院对干预组83例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对照组则仅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9];(2)多和患者接触、交流,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让患者感到亲切,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用实际行动战胜病魔;(3)与家属沟通,家人的支持对患者配合治疗有重要作用[10]。表1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文献[11]报道,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2.51%。本文结果和文献观点基本无异,甚至还稍优于文献中的数据,该结果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选取病例数量有关,今后仍将继续加强研究。这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恶心、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显著。表2显示,干预组的各种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文献[12]报道,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结果与该报道一致。这说明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缓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适,减少了由于心理情绪而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表3显示,护理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有临床推广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冠心 冠心病 疗效 临床 护理 患者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