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论文

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6

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25-02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目标就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学科密切配合,加强合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揭示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内容,学术界亦存在争论。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学术研究科学化、人才培养科学化、教育实践科学化三个维度。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应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的科学化三部分内容。也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归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等内容。通过梳理学界观点,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实现其目标需要多要素的交集与整合,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助力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本身也是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过多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层面那必将是顾此失彼,最终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目的与旨趣,也难以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因此,就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而言,从宏观视角可以大略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科学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化等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科学化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为实践提供指引与方向。人才培养中应该重视夯实其理论功底。这也是基于理论架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有着自己的理论根基和植根的土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科学化,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化,确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思想理念等理论要件不断爆发青春与活力,与时俱进,不能搞僵化教条、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否则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像一条红线一样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旨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把这些思想观点转化为一种意识自觉,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虽然时代风云在变幻,但马克思主?x内涵的精髓、内核是不变的,其内容外壳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实践已证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科学发展观理论都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2.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科学化

  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培养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能将其视作被动的接受者,即要实现教育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本领域内公认的问题和理论本质研究所持的共同的信念或看法。正是基于这些共同的信念或看法,衍生出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分支,才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倚重思想政治教育指令性模式,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过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阶级性色彩;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更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展延性,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同时,更偏向于为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科学化根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的运动发展。马克思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动力,规约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走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前进,不断摒弃旧的范式,创新出新的范式。

  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化

  人才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循规而行,往往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的对象化活动,在科学化理论的指导之下,经过科学的范式转换,必须要通过理性的、科学的实践活动,从而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行为规范准则内化到受教育者的心灵之中去,指导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变成意识自觉,外化为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品质与政治素养。这是一个能动而艰辛的过程。然而,如果理论仅仅停留在抽象层次,成了格式化的思维形式,在范式转换中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固有的活动规律,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就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了。马克思指出,理论已经掌握群众,也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多样性教育对象的时候,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与途径,自觉探索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看到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与弹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久而久之,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潜移默化到他们自觉的实践活动当中去。

  二、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目标明确、政治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应该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为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党的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与目的,就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方式、手段与路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活动进程是多因素、多环节的交集与磨合,因而,选择科学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主客体的平等对话

  人才培养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与培养过程中如何处理主客体关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两个关键性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把一定社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化为教育客体的意识自觉与价值诉求,从而实现受教育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自觉践行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要想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理想目的与价值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必须将教育客体视为与己同等的地位,教育主体首先要尊重教育客体的身份与存在价值,而不能将其视作空灵的、呆板的、无生气的对象。否则,如果前者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等意识形态的东西加给后者的话,那只能引起后者强烈的心理逆反与不满情绪。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对话,实现二者的心理交融、息息相通,摒弃心理隔阂,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还有学者建议把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视为教育主体,将教育资料、教育媒介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需的软硬构件看作是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融通、交融互动,共同探索追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不断提升二者的思想素养、道德水准与政治价值,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2.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化的价值观理论为导向

  价值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政治思想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教育人、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及政治诉求为己任,理所当然地需要科学的价值观理论作为自己活动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之前,业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证存在争议,有学者简单化、机械化甚至拼图式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前者是关于社会主义构建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可以视作方针、政策层面的东西,是指引我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罗盘。而核心价值观则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行为时依据的参照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顶层设计视角规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及践行取向,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努力方向。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这更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夯实了最新的理论基础及行动指南。

  3.思想政治教育要厘清学科体系构建进程中继承性与现代化的关系

  人才培养需要继承过往,更亟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经过近年来业界工作者不断探索,理论层面日臻完善,实践领域日渐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构建规律。学科构建的日臻成熟与完善,是在遵循学科建设规律,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而又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与完成的。继承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包括知识建构、范式转换、方法创新等层面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有成果的吸纳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形式、方法等诸方面不断注入现代性元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转型升级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继承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承继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学科精华,推陈出新,有助于加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代化的进程,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必要前提。

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 路径 内涵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