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论文

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1-0095-05

  

  所谓制度,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在古时候,制度是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1](P532)今天我们常用的“制度”一词,除去特指社会制度外,较多是指与某一项范畴名目、行动主题、存在系统或某一部类的实践活动相关联的约束体系或规制。在“制度”基本涵义基础上衍生出的“制度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于学科视野和分析立场的不同所获得的解释也迥异。本文中,笔者采用社会学中的解释方法,把“制度化”看作“制度的出现以及制度框架内行为体行为的模式化”。[2](P308)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P4)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党所领导的、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政治社会化的教育形式和工作方式。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的关系问题多被实际工作部门和学界所忽略,制度形成和制度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也缺乏体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应当制度化,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特征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如何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文试图结合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学科化的现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同世界上任何其他古老民族和国家一样,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称谓,但客观上却存在充满阶级色彩和政治教化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名实俱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和伟大贡献。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便在党内和群众中慢慢开展起来,以后更是逐步丰富和创新,发展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成为我国思想教育与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4](P310)到“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5](P803)“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6](P449)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必要任务,为党的事业取得成功和国家建设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生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在党内进行的思想教育,还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政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始终没有削弱,但其实施方式、组织管理、工作内容等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以及市场化、现代化的国内体制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遭遇了新形势、面临新情况,出现了新变化。总结起来,这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趋势上,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复杂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态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经济发展方式、所有制实现形式、利益分配格局、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增加了思想要素与经济社会变革中多个诱因、多重关系之间的制约性、关联性和一体性,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事件的多端性、频发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复杂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态势。为适应这些变化趋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增强联动性。

  第二,在组织管理上,从单制性的工作格局向统合性工作格局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的调整,原来较多地归口到党委宣传工作中、受党委单独领导和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逐渐朝着党政工团和妇少机关齐抓共管、教学化和活动性主辅渠道相互配合、多元介入的组合管理、多口协调、各负其责的统合性管理模式和工作格局发生转变。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和工作格局的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的沟通和协调、提升组织管理的效度和信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日益凸显出来。

  第三,在工作思路上,从经验式工作方法向科学化教育思路的转变。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初起步于针对红军思想教育而开展的政治宣传。由于受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的制约,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且多凭着尝试和经验而进行的纯粹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的制度化因素很少且不起主要作用。这样,思想政治工作长期采用的是感性化、经验式的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向科学化和学科化迈进,慢慢摆脱了仅靠感性和经验支撑的工作方法,日益转向科学化的教育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从政工到政教、从宣传到教育、从人治传统到法治理念、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组织、从听凭感知到探索律则、从无章无法到有理有据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生的新变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时代任务和应对举措的变化而发生的,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走向系统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中所呈现出的基本态势。总的来说,无论是在工作范式还是在建设思路上,思想政治教育都正逐步走向成熟和体制化。恰恰是上述新变化的出现预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命题和要求。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成因

  制度是对社会或对象系统的组织要素和整体发展起到章制规范、刚性规约作用的条理化、体系化和法度化的规则和标准。不论是宏观的社会系统还是微观的具体对象,制度都是维系、保障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时指出:“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是决定因素。”[7](P308)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不论是作为一个工作系统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构建和发展系统化、体制化和综合化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呈现制度化的发展态势,是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态势之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目标理念无不包含着鲜明的制度化要求和制度价值取向。这些目标理念的落实推进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化进程,也必然产生制度化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理念过程中发生并发展着的实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趋势、实现过程和基本目标的规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制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经济社会制度化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也受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成就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政治社会化深度推进的需要。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的客观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形式,其实现性和公信度直接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政治社会化不仅需要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提供助力和支持,而且政治社会化越是深入推进,就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按既定的标准和规则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政治社会化若要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有序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就成了政治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成了政治社会化深度推进的客观需要。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结果。众所周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式到科学化的探索,期间也历经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推进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相互补益、共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活动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深入发展、齐头并进。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各项建设共同的、必然的要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健全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体制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不仅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成为其必然结果。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特征

  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控制方式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机制化。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受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它却直接受制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发展道路,即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有与之相应的那种等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这一点,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政治性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8](P27)这一论断,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发展原则,同时也蕴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基本特征,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组织保障层面上的根本特征。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从事和领导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须臾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有序发展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政治基石。从性质和作用上看,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领导。党的领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提供根本的组织保障和方向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脱离了党的领导就必然会背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损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从而走向邪路和歧途。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划清党的领导的范围,明确党的领导的实质,即党的领导不是无所不包、无事不管,从而越俎代庖、以党代政或以党驭民,而是大政方针的领导、基本路线和方向的领导;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也不能僵化党的领导,而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即“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7](P342)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服务宗旨上的根本特征。制度是由人创立的,也必须以为人服务作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附着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始终服务于人民为根本宗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以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利益关系为准则,按照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利益、发展人民的福祉的标准来推进。邓小平曾经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9](P23)这样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标准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循此标准而行,丝毫不能例外。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化方向,要求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制度的构建及其落实始终维护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本色,始终把人民是否高兴、是否满意和是否答应作为实践的出发点,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制度的内在支撑点。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发展理念上的根本特征。自古以来,德法兼融才能出良治。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如同车之双轮和鸟之双翼,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二者不但是并行不悖的,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虽然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本色,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思路,但并不是以实现“人治”为目标的。为避免经验式、人为化的模式阈限,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必须坚持法治化方向,走法制化道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国家法制化的基本目标,也应当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理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坚持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构建和落实必须严格法度,依法循法,遵章建制;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建设法治国家,支撑国家的法治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益。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中的秩序性、组织性和体系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体制化、机制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与国家的法制系统逐步融合并提升自身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在组织保障、服务宗旨和发展理念的根本特征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方面虽然可以以单独存立的方式为标志,但必须结合并有机统一起来才最终形成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道理很简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三者不能完全分离,也不可割裂开来。三者的统一不仅指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理念和建设主题,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本质特征。

  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特殊的、不固定的和非健全的发展方式向普遍的、固定的和健全的发展方式转化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成熟化、完备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变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是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切实的建设思路,也处理和解决好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关键、最紧迫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我国公民社会中的思想认同性、体制代表性和参与实践性方面的问题。

  1.提升全社会公民的制度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观念

  在一个社会中,公民的制度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建构和落实,也就越能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由于受到长期封建传统和人治意识的束缚,我国公民的制度意识还比较薄弱,建立制度并遵守和践行制度的能力还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属于社会的制度建设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全体公民的制度建设意识息息相关。故此,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就有必要首先提升全社会的公民制度意识,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培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制度意识和强化制度认同观念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公民社会对于社会整体制度建设的认同,二是公民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身的自我认同。为提升公民制度意识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认同观念,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制度教育,增强人们对制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价值意义、思想内涵、模式构型和发展过程等各方面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质量,发展制度对理论和实践的代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一般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产生和固定下来的,但归根到底却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因此,不论是哪一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也不论其具体内容如何,它必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映或代表。照此来看,某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质量如何,实际上也取决于该制度对于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代表能力。毋庸赘言,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唯有良制才能保障良治,也只有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质量是制约制度化实现程度、应用信度和实践效度的关键。为获得制度化的最佳成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质量,发展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代表能力。一般来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质量,可以通过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相关的理论转化过程、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状况、提升制度总结和制定的水平、调整和优化制度结构来实现。

  3.消除制度建立和制度落实的间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践程度

  制度化建设包括发展和建立制度,但又不仅只于此。在制度化的完整意义和实际过程中,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落实已经建立或获得发展的制度。历史经验和社会发展事实表明,只有把已经建立的制度落到实处,制度化的过程才算完成,制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知行分立和各种障碍因素的存在,一些已经建立的制度未必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制度化的过程也未必能够得到全部实现。这在其他制度建设中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中也不无此虞。实际上,自从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制度,但恰恰是因为传统的人治意识和经验论思想作怪,才导致已经出现的制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践,从而妨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效用的发挥。因此,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建设,也应当着力消除制度建立和制度落实之间的间隙,努力做到“制”“行”统一、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依制必行,行制必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践程度。

  

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当代 思想 政治 制度 我国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