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德育论文

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德育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8-28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不少文章大多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本文重点探索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改革德育模式来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作出贡献。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时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即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这种发明式创新属于改革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关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这种发现式创新成发明式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人才,他们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次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那么,能创新就是创新人才吗?朗加明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根据这一定义,创新人才的素质应该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完美统一。它要求创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创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去创造,前者属于创造技能的问题,后者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能够创新但不符合人类进步普遍价值标准的人不能算作创新人才。

  二、培养创新人才对德育的挑战

  既然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们把学校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时人的智力开发,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才智机构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为此,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人的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取代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应该说,我们国家对学校德育是非常重视的,曾一度被提到“德育首位”的地步,但在实践中常常是“嘴上说起来重要,实施环节上次要,一忙起来都不要”。德育不放广为接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种德育是一种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即这种德育不顾学生个体的发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社会意志甚至党派意志,从而使这种德育打上了重重的政治色彩,德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工作实际上是作为思想工作或政治工作来做的。虽然也承认德育包括道德品质的教育,但实际上也是围绕“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品质培养的。德育在我们国家包括政治教育是无可指责的,但进行完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泛化倾向,大大窄化了德育的功能。德育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强调它的地位本无可指责,但这种政治性的德育完全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2.德育的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德育。这种泛政治化倾向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为中心任务的时代一脉相承的,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时期发生了背离,固此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德育工作的障碍。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过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现代公民意识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德育的政治性弱一些,再弱一些,让道德目的成为德育的主旋律。

  3.德育与诸育的协调。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诸育割裂开来,把德育当作是学校分工中的一个门类。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苑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诸育当中去,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共同育人。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人才 培养 中小学 德育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