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德育模式创新浅论论文

高职德育模式创新浅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2

高职德育模式创新浅论

  高职生是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认真研究当代高职生的思想新特点,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努力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职生思想新特点对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高职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对外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高职生在思想、价值、行为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思想上积极向上,但也有一些消极倾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这些新变化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一方面,高职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意识较高,关注国家大事,每当涉及国家荣誉、民族根本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高职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追求,积极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在个人品质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品性。

  但高职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其思想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部分高职生诚信缺失严重,考试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利己思想明显。

  (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价值观已不再独领风骚,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当代高职生价值观多元化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但从总体上看,高职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对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执行力不高

  一方面,高职生追求理想,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追求实惠,想的太多,付出很少,结果就是理想与现实渐行渐远。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另一方面,高职生道德行为落后于道德认知。高职生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他们都知道什么是社会所提倡的,什么是社会所摒弃的。他们唾弃社会上一些道德败坏影响社会风气的事情,但一旦他们是事件的当事人,他们也会按照他们原先鄙夷的方法去做,他们会认为这是迫不得已,是社会逼迫他们这样做的。他们追求社会公平与平等,注重公开竞争,批判社会中的“暗箱操作”,但一旦他们是此类事件的受益者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去做。因此,高职生一定要克服“敏于思而拙于行”的弱点,要提高执行力,让行动作为自己的统帅,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二、“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特点

  在把握高职生的思想新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所谓的“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指的是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这三个方面创新德育模式。它是在承认学生是“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的前提下,适应社会发展,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科学性

  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规律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建构起来的德育模式,它体现了学校内部德育、智育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需要,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二)开放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不仅强调要抓好学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而且强调德育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入实践,走进家庭,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理论教育同以社会实践为大课堂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把新时期的学生德育工作置于对内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来进行,使德育从校园内部相对封闭的状态走向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状态。所以,高职德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是一种开放型德育。

  (三)民主性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上,十分强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的平等性,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同志式关系,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育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一点充分体现在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上十分重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上。教育者要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可自己主动地对自己进行教育,把自己变成教育主体,并且反过来对原来的教育者进行影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再是那种我说你服、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关系,而是完全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可见,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又具有突出的民主性。

  (四)实践性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不仅强调运用多种途径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且强调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这突出体现在不仅通过社会实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体现在通过社会实践把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法治观念转化为自身正确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德育内容的创新

  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就我国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等方面有着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两门课在对高职生进行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政治教育方面,不仅要开设专门的政治教育课程,还要通过历史课、公共安全课等间接地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向高职生传递政治知识,培养政治意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里,历史课也应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历史课政治性和理论性也比较强,如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外交法制史等。高职院校的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外交史时,可以专门讲“中国梦”。所谓中国梦,就是从历史角度论述“中国梦”的由来。

  在公民教育方面,西方国家开展得很普遍,我国高职教育没有明确地提出来,仅仅是渗透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宪法的相关内容里。宪法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还是一种意识。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该具有这样一些基本意识。第一,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主人翁意识。第二,权利意识。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公民要有强烈的权利意识,要关心自己的权利,要维护自己的权利。第三,平等意识。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第四,责任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五,规则意识,要遵守规则。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进行公民教育,要培养高职生具有这些公民意识。

  在道德教育方面,既有专门的道德教育课,同时,在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也注意贯穿道德教育的内容。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是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学科,包括哲学美学、语言学、文艺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培养高职生理解道德的性质,意义和原理。如文学课程中包括“文学名著”,重点让学生理解名著的中心思想,特别注意使学生受到道德上的熏陶。美术音乐课有时还包括舞蹈和影视,通过“艺术”的语言,让学生受到形象的教育,以达到扬善去恶的目的,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方法的创新

  目前,常见的德育方法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和管理教育法。笔者主张按照社会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反对与社会脱离的、知行脱节的传统灌输,要遵循学生自身德行发展的规律、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进行,故提出探究式讨论法和活动式训练法。

  探究式讨论法,主张对道德问题的“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方法代替强制和灌输”。教师可以将现实中的道德疑难提供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探究式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促使其道德的发展。探究式讨论的目的不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知道去做什么,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决定做什么。这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的强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并激发其内在动因。

  活动式训练法,根据知行统一的德育特点和个体品德形成的规律,更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这种方法,强调从经验中获得并检验的知识才更有道德意义。为此,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以一种“主动作业”活动的方式代替学生“静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这种从作业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学生品德形成也是其各方面得到发展的载体。

  (三)德育环境的创新

  学校的德育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班集体,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等。笔者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校园文化主旋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坚持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时时把握学生的“热点、焦点、盲点”,通过“抓实践、抓社团、抓活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挥院报、广播等交流和沟通平台的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讴歌时代的真、善、美,建设积极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在全面服务于高职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强化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校园文化中,高校教师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对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些文学、艺术类活动,更有必要聘请教师、专家进行指导,使参与者通过活动来增强本领,提高素质。

高职德育模式创新浅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德育 创新 模式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