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问题思考论文

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3

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82-03

  独居老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容易和普通老人混同在一起被谈论,但是他们特殊的心理状况以及缺少家庭照顾、易于生病的情况值得特别关注。目前,我国城市独居老人专业护理服务需求与护理人才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一支专门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迫在眉睫。

  一、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需求概述

  很多学者对于独居老人的界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所说的独居老人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独自一人居住的未婚、丧偶、离婚或分居的,非居住于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城市中独居老年人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呈现,由于长期单独居住,他们成为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一)独居老人的一般特点

  1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独居老人展示了良好的自立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对外界提供的生活护理有迫切的要求。

  2身体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独居老人平时因缺少家庭照顾,容易生病。而且大多数独居老人随年龄上升会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需长期有人在身边提供护理和照顾。同时也希望有人能够指导他们加强日常的健康保健,促进身体健康。

  3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由于长期无人陪伴身边,独居老人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精神抑郁症状。他们渴望子女关心,期盼与邻里、亲朋好友的接触和沟通。

  (二)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特点

  1生活照顾需求。尽管独居老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独立展开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外界的照顾。这种表面的自立,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在疾病或其他突发情况发生时,他们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应看到这种独立自主背后对外在生活照顾的渴求。

  2医疗护理需求。独居老人是医疗保健的高需求人群。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疾病也随之而来。而有些慢性疾病,不需住院治疗,可是又需长期坚持护理。但一些老人长期独自居住,平时无人提供医疗护理,因此独居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远远大于其他老年群体。

  3精神护理需求。精神抑郁是独居老人群体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不良的心理状况不仅对独居老人的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日积月累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独居老年人很有可能出现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两症并发的情况, 使疾病的治愈难上加难。因此,精神慰藉是独居老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需求。

  二、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上海为例

  (一)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现状

  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籍的一种新型职业。独居老人与普通老人不同,这一特殊群体长期独自居住,无配偶也无子女亲人长期陪伴。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家庭照顾资源的可及性很低。在疾病或其他情况突发时,他们几乎不可能从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那里获得及时有效的照顾。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让他们的处境非常凄凉。因此,城市独居老人护理人员就必不可少。但实际上现在上海护理人员的情况如何呢?通过对上海市老年护理院卫生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个护理院共有卫生人员1262人,医生310人。护士303人,另有护工393人。医生的学历构成中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21%、314%;护士以中专为主。占838%。医、护人员的高、中、初职称之比分别为1∶5∶133、1∶9∶130。”[1]可见目前的护理服务队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否则无法满足独居老人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上海城市社区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上海作为中国首批迈入老龄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独居老人数量也日益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都未能建立专门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依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其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

  1宏观层面。(1)独居老人护理业的尴尬处境。独居老人护理员是能配合医生治疗,观察和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日常护理,并能够根据需要照料他们饮食和起居的专门护理服务人员。

  本次问卷调查中,有55%的独居老人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他们普遍为身体健康且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45%的人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服务,这里提到的“护理员”主要包括保姆、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义工等,而非受过系统培训和教育的专门护理人员。

  在与相关的社区干部交流中得知,街道社区提供的独居老人“护理员”也不是一个稳定的队伍,归根到底是“难留人”,因为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卑微和难堪的,有些独居老人又因长期独居而变得怪异的性格也让“护理员”难以“留下”,因而对于“护理员”社会上有着这样的感叹“留下的,都很坚强,走了的,都可以理解”。

  我国护理服务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更不及国际标准水平。数据显示:国际上,医护平均比例为1∶27,而我国医护比例仅为1∶061。[2]从侧面可看出护理服务业呈畸形发展形势。

  (2)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缺失。职业荣誉感是每个职业人在职业范围内所产生的一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本职工作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感觉。在一个良好社会氛围下,认真做好自己职业份内之事,在社会上就会得到充分的尊敬,个人也能够得到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这是大多数职业人的期望。   实际上,如前文所提,调查中得知的情况是――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业“留人难”,并且以非专业护理人员居多,有些地区聘请部分下岗人员为护理员的做法,或多或少让一些有志于此的中青年有种 “被歧视”的感觉。再者,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确不少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卑微和难堪的。如此下去,即使从个人的角度克服了那种“不公平感”,但是在社会大氛围下得不到对这一职业的充分尊重,也会让这些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大大降低。

  另外,我们不妨从一个社会现象来看此问题:学医学的大学生很多,他们的目标往往都是当医生,或者从事营养师这个职业,却甚少有学生选择当护理员。同样的相比较于医学的热门,专业护理学人才虽然是21世纪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护理专业的招生却显得极为冷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感缺失。

  2微观层面。(1)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制约独居老人护理的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只有5%的独居老人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当有“护理员”照顾的独居老人被问及护理员的护理服务水平怎样时,有些老人表示“护理员”照顾自己日常生活这点做得让他们很满意,但是想要从“护理员”那里获得一些专业的保健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患有高血压、胃炎的独居老人,平时饮食该注意什么同时又能够营养均衡,这些问题对于现在所谓的“护理员”来说有点困难。还有些独居老人认为“护理员”只要平时能照顾他们起居生活,能陪他们说说话就满意了,要求不高。其实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是很确定知道一名专业的护理服务人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具体的护理服务。目前,对于独居老人需要人照料这部分的情况是,多数家庭选择请保姆代为照顾老人。这一类的独居老人中多为患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又无需接受住院治疗,或者是出院后仅需要接受康复训练即可的“亚健康病人”。而保姆这个身份又需要兼任医疗护理员这个角色来照顾老人,负担着实有些过重。事实上,很多保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面对独居老人突发病或紧急状况都无从下手且又无旁人协助,难免会耽搁救护工作的实施。

  现实中,无论是保姆或者是社区、政府提供的义工志愿者,他们中接受过专业训练,能够给独居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或具备职业水平的护理员非常少,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虽然都已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门针对独居老人护理的培养仍是空白,几乎没有专门的独居老年人护理服务人才,也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即使有些高校设置独居老人护理相关专业,也很难确保其招生数量和质量。

  (2)独居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人口老龄化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慢性病已经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而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0年的调查资料, 60岁以上老年人群60%~70%有慢性病史, 慢性病患病率是总人口的25~3倍。

  目前独居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是需要长期看护还是定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等,都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这也就造成不能根据独居老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护理服务,以至造成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即使每个护理人员都各有所长,也无法明确是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是心理辅导,或是保健知识传授等,造成独居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资源的浪费。

  (3)忽视精神健康护理服务。社会交往衍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与个体积极的心理健康密切关联。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网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缓冲作用,[3]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则可能强化负面生活事件对老人的消极影响,甚至直接引发精神健康问题。[4]

  独居老人长期单独居住,他们不仅仅身体健康需要护理,相对于有配偶的老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但是,目前的精神护理服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独居老人护理中精神健康护理服务的缺失,也是现在独居老人频频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独居老人护理服务的发展要求必须有高素质护理人员,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的专业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护理,更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精神护理。

  三、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宏观方面

  1建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体系,确定其合法地位。鉴于大部分独居老人都面临生活无人照顾和生活单调缺乏足够精神慰藉的问题,建议探索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承接运作”的独居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从行政构架上保障其合法地位并对其授权。为有需要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为其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机会与平台。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它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

  2完善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制度,加强职业荣誉感。针对许多人不愿做老年护理服务工作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制度可以调节(加速或终止)社会排斥的过程。因为个体的成员资格与身份总是由他们所处社会的相关制度所规定”。[5]第一,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相关政策要能够让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被广泛认同,促使其产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尝试将部分工作出色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纳入事业编制,有激励因素在就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并促进独居老人护理队伍的发展。第二,制定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才等级考核制度,体现其不同于一般老人护理员的专业性、高技能性。对已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可以设置职称、等级评定等项目,对于服务年限长、社会影响大、成绩显著的护理服务人员,有关部门可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以资鼓励。这些硬性的制度规定有助于增加从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工作者获得尊敬、自尊和荣誉感。

  另外,应当加强社会关怀独居老人的宣传教育,这有益于社会成员形成对独居老人护理服务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促使这一职业受到普遍尊重。建议电台播放关怀独居老人的宣传公益广告,通过街道、居委在社区进行宣传并对有独居老人的家庭着重宣传教育,培养社会关爱独居老人的人文情怀。当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对独居老人普遍关怀氛围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对独居老人照顾的行列,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员。   (二)微观方面

  1培养独居老年护理服务专门人才。目前,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势必影响独居老人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独居老人长期单独居住,不仅仅身体健康需要护理,相对于有配偶的老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建议在大学本科、硕士开设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专业,除了传授基本护理知识,还要系统全面开设独居老人心理研究课程,以此提高社会上护理人才的素质。同时,学校可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签署人才合作协议,保证该专业毕业后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率,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行列。

  2建立独居老人护理服务控制评估体系。可将独居老人分为三类,按其各自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对于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不主张外界过多干预,也就是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防止“过度照护”。社会应该倡导独居老人自愿和量力料理家务,适度参与各种活动,让独居老人心情愉快,促进身体健康。据调查,80岁以下的独居老人因为平时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反而比普通的老人要强。[6]因此,对此类独居老人,护理人员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帮助即能满足他们的护理服务需求。

  对于具有半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根据量化的数据,客观判断其生活能力,科学决定护理资源的提供方式和数量。有些独居老人只是需要康复训练就可恢复健康,那么这时专业的护理人员随同看护照顾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利用其它测量工具,来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因长期独居出现精神抑郁问题,及时给予精神护理服务,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来排解消极情绪,防止由于精神不佳而引起独居老人的精神疾病和其他病症。

  对于不具有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看护,同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独居老人因疾病造成的消极情绪,必要时,护理服务人员也可以帮助缓解老人临终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负责好老人最后一段路。

  护理队伍中可以对护理服务人员所达到的技能等级或特长进行分流,同时根据对照独居老人客观评估结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3建立以医疗护理为主、精神护理为辅的独居老人护理队伍。许多独居老人每天过着孤独的生活, 身体一旦发生病痛, 由于缺少照顾, 或者是行动不便而无法及时就医, 身体难以康复甚至小病会拖成大病。所以,独居老人护理服务人员中对于医疗护理这部分要进行专业培训,进行扎实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那些患有较严重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缓解病情,减轻那些需要康复护理的独居老人痛苦,促进康复,使残存功能达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能力。

  独居老人与一般老年人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其特殊的心理状态,可能因丧偶或长期不与外界接触,造成独居老人出现寂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抑郁情绪,严重时可转化为老年抑郁症,甚至导致老年人自杀。因此,建立以医疗护理为主,精神护理为辅兼顾日常照护的独居老人护理服务队伍,在对独居老人生活及健康照料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排解独居老人的心理抑郁情绪,有助于他们与外界沟通,预防由于消极的精神状态而引起其他的身体病症,力图让独居老人享有健康、安心和尊严的晚年生活。

  关注城市独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加强护理服务,是全面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方案,以维护独居老人的基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队伍建设 护理 队伍 老人 建设 城市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