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论文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21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05

  Analysis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 Certificates"

  LI Yuxiang

  (Hun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The "double certificat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ow will the occupation theory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occupation organical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s the primary problem facing the integration of "double certificat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methods of "double certificat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necessity and curriculum system.

  Keywords "double certific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在就?I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实践能力越来越受重视,高职教育院校只有实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学校与社会完美对接。本文将论述高职院校在“双证融通”模式下课程体系设置的常见问题和详细方法,希望能对相关教育者有所启发,真正实现理论教育和职业培养相融相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有用之才。

  1 “双证融通”的背景与含义

  我国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双证融通”的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它是指职业或岗位证书、学历证书两者有机融合与衔接。它应是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或岗位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与沟通。其中,岗位证书是指职业从业人员在考核机构接受学习、培养、锻炼后所获得的由国家批准的入职资格凭证,它是对劳动者从业能力的认可;学历证书代表着学习的经历,是受教育者在一段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性教育的凭证,它体现了受教育者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1]

  2 高职教育实行“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从现阶段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高职教育改革的政策方法中可以看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追求的发展模式,而实施这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及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2.1 是高职教育内在特征的本质体现和社会需要

  “双证融通”是高职院校内在特征的本质体现。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言,其主要职责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端的技术服务型人才。“双证融通”将学生的学历证书与岗位证书相结合,是学生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最有力证明,完全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任何企业都不会聘用一个只会课本知识而不会实际操作的人才,而“双证融通”恰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2 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实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对基础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并借此解决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难题。[2]这种理论实践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实力,有利于其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3 有利于高职院校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弱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比例严重失衡,以至于毕业生在走出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时,无法满足企业的技术操作要求。同时,由于学校客观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生实习、岗位培训环节较少,有些院校虽有实训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起到锻炼的效果。实行“双证融通”的教学培养模式,改变了教学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严重不协调的局面,承担起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双重职责,这提高了在校生的职业素质,同时,突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使得一大批院校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3 “双证融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3.1 要把学生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首先,我国高职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经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术型教育学科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比重差别过大,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灌输轻积极引导。因此,实行“双证融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跳出这种陈旧、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就业第一为导向,改变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严格执行技术课程安排,在足够的理论知识支撑下,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提高实践应用课程比重。其次,高职教育学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在面试时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高职教育必须提高实践操作知识的课程比例,开设专业技能实训,训练学生相应的岗位技术能力,从而保证门门课程有所学,科科实训有所得,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

  3.2 要坚持有效、有用的原则

  高职教育院校的学生发展方向是成为具有高水平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社会型技术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即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情况下,重点强化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职业能力分析,制定“双证融通”的教学任务计划。要实现学历证书与岗位证书的有机融合,必须在学科规划中体现出对技术操作、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这需要把专业所要求的从业资格标准融合进教师的教学规划当中,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专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及素养,按岗订教,制定出真正有效的“双证融通”教学计划。

  第二,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双证融通”的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全方位了解社会工作职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所涉课目进行有机排列组合,逐步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融相通。[3]对教材的选择必须结合学生特征,满足学生对岗位理论知识的需要;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注意其与考证大纲的协调性、一致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必须在充分讲解岗位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增添行业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确保课本知识理论有用,技书实践知识有效,达到“双证融通”。

  3.3 要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实现校企融合

  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职责都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仅仅依靠校内实践、实训,是无法真正培养出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实行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宗旨和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校内实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一线了解工作流程、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高职教育学校理应承担起的教学职责,更是深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位资格证书有机融合的最佳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积极加强与校外名企的合作,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与用人单位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4 形成权威健全的课程标准体系

  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各高校也开设了众多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课程。但是,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专业权威的课程标准体系,导致各院校专业课程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也比较散乱,难以对学生进行高效有用的知识培养。尽管国家的相?P教育管理单位对一些不合理的课程进行了验证,但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计划多如牛毛,具体到地方的要求与评判标准千差万别,所以收效甚微。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双证融通”的课程设置模式,政府应当在国家政策要求下,建立起合格权威的课程审查委员会,统一规范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严格审查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高职院校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4]

  3.5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套完善的课程设计安排,必须要有先进的师资力量来支撑,优秀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课程体系。因此,高职教育院校必须打破陈条旧例,深化“双证融通”的教育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便形成一支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操作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具体来说,要适当减少理论性教师的数量,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师的比例构成,同时,应积极引导在校教师加强技能知识学习,促使其实现双向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新聘任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实践操作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老师,可适当降低对职称、学历等方面的门槛,给予录用;根据“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师岗位资考察审核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到行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岗位的最新动态、能力要求,不断增添新的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与企业社会的完美对接。

  4 结语

  总之,在“双证融通”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坚持有效、有用的原则,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并尽快构建专业权威的课程标准体系,建立一支全能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企业要大力配合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校企合作,吸纳学生走进一线,使其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满足社会之需,实现自身价值。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背景 体系 课程 教育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