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0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79-02

  一、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概念界定

  诚信是一个“社会人”为人处事的最根本原则,是人生的最宝贵财富。诚信是维护良好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诚信是国家治理、国运昌盛的关键。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其诚信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高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是引导他们争做诚实守信的人,把诚信作为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应努力做到诚信为本。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同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方面,既要有大学生群体诚信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又要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育人理念上与普通大学的区别上。即高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适用于高职三年制的“短学制”,同时要与校企合作、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相契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理念转变和专业调整,促使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及企业参与下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进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也造就了其诚信教育的独特性。在育人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以成才就业为育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候,必须从企业的角度、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角度及自主创业就业的角度,进行“因地制宜”的诚信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将大学生真正作为“企业人”进行塑造。把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融入到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实现理论学习、实践认知和心里契合上的高度统一。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创业教育密切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杜绝考试作弊、学术不端、为人不实等失信现象,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等诚实守信行为。特别是在创业教育中,要结合助学贷款和信用贷款,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明确创业离不开诚信,教育学生按时还贷,达到诚信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和原因

  一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部分弱化,致使诚信失范扩大。我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诸多失信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观念形成。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自身诚信出现问题。社会诚信失范现象的出现,给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是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和管理制度,造成诚信教育的有限困境。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普遍紧张,普通高考招生、自主单独招生及注册入学招生等招生类型混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各类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被统一纳入大学校园。尤其一些玩世不恭、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也被录取成为大学生,有钱即可上大学等不良社会现象,给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冲击。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学术不端等失信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违纪处理、就业及赢利性培训等事情上,存在着“拉关系”“走后门”“不透明”等不良现象,这会给学生传递不诚信信息,导致学生认为靠着“不诚信”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利益,这给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正面冲击。

  三是诚信评价标准的认知不统一,诚信实体制度不完善。完善的诚信制度,刚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诚信建设具有保障作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相关的诚信标准和社会道德体系并未完全转轨,导致了社会中的诚信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诱使了大学生失信行为的产生。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诚信法规建设尚不健全,都给大学生诚信失范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四是家庭教育不科学和学校教育机制不完善,助推了高职大学生的诚信失范。一方面,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诚信评价标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子女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部分父母存在的诚信失范行为,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诚信教育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在各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只注重了教育学生认识道德、认识诚信,忽略了对道德行为的实践认知,错误的将认知与行为对等起来;学校诚信教育工作千篇一律,注重整体宣教,忽视学生个体培养;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弱化诚信文化本身的培育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大学诚信教育机制与诚信教育的现代化要求脱节,诚信教育局限于课堂的理论说教,学生管理中针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处力度不够,评价标准不一。家庭和学校诚信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载体,都迫切需要与时俱进,诚信教育长效机制需要革新。

  三、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

  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诚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丰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形式,发挥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优势,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将诚信的内涵及要求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形式,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号召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学生工作者,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针对诚信教育,拓展教育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以人为本、树立榜样,促使学生达到诚信自觉内化的效果。

  二要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提高失信行为惩戒、引导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诚信评价指标,用事实衡量大学生诚信与否。例如,严格进行上课、早操、晚自习考勤,严格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等,并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纳入学业考核中。同时奖惩并重,适当建立诚信行为奖励机制,将诚信行为进行具体量化,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相关联,用诚信教育制度化达到引领高职大学生规范守信、诚信做人的目的。

  三要将诚信教育与资助诚信教育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的项目化。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的惠民政策,高职院校在开展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申贷条件,建立贷款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将信用良好且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纳入资助范围。贷后拓展教育手段,做到资助诚信教育的长效化,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及时还贷。开展好资助诚信教育是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要因势利导,大力加强主题类诚信教育,推进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项目化管理。

  四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力度,引领诚信育人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积极面向社会,联系企业,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诚信文化建设载体上,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平台,利用校园网、广播、QQ群、微博、微信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助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恪守诚信、诚信做人。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大学生 大学 创新 诚信 教育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