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18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争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的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高职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由于受学生素质差距加大、高职院校扩招后内部资源的配置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就成为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何谓学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定义为: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而我们一般讲到高职院校的学风则主要是反映高职院校教职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何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器物设施中体现的特定的人为精神。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观表现

  平时当我们说到班级的学风恶劣的时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很低,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厌学情绪和风气。然而,尤其令人忧虑与苦恼的是,今天的这种厌学情绪和风气,又特别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严重性与普遍性,此景此景不仅与我们民族苦读励志的优良传统相差甚远,也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最初十几年的情景恰成鲜明对照。这种普遍的厌学情绪和风气,又尤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严重。有人曾在高职院校某一相当范围做过一项调查,此项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广西某高职院校及附近几所高职院校18个系部100多个班级的学生。在调查中,有18.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的学风现状“很好”或“较好”,29.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有51.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好”。在他们看来,学风的好与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学生自身”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定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某个主题,开展专业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将知识以及所学技能融入课堂,为专业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客观原因表现

  第一,学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第二,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建设在学风上的辐射和熏陶作用还没有引起重视或投入不足。第三,教师队伍的教风不足以带动和影响学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调,少数老师只教书不育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第四,学工队伍工作积极性发挥不够。受带班人数及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的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研究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合理规划学校建设发展蓝图。

  三、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异同

  (一)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同点

  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们都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由广大师生逐渐凝聚在日常言行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和方法措施等,它们会依据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尚。而这些传统和风格会从精神上对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点

  学风建设的直观反映是师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反映师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该评价是围绕着师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而由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风建设归根结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把学生的学风变化作为其根本的检验标准。

  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面较广,它包括了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校纪、个性特征、校园环境、学术水平、校容校貌、教学和管理制度、全校师生普遍遵循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中,不同部分的建设难度及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容易改变,也容易建设,对学生有一定影响作用。而观念层面、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文化不会随着物质层面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建设起来比较难。

  (三)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联系

  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建设过程中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个崇尚学术严谨、求真务实的学风中长期受到熏陶的学生,一般比较容易具备高尚的道德和刻苦学习的钻研精神。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以较好地保障优良学风健康发展,进而能达到唤起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自发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精神氛围的作用。   四、统筹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即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对学生的影响是细致、深远和潜移默化的,不仅能够通过营造正确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师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而且可以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因此,要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做好统筹规划,正确把握好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一)紧紧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中心谋划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学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学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处于重要的、核心的地位。加强学风建设不仅要在深化教学改革、转化教学机制、强化教学管理、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将学风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使之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即将学风建设的精神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并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师生从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1.竞赛文化引领能力导向式教育

  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便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这些成果包括发表优秀论文、发明创造与设计、科技实践成果和各类学习竞赛奖励成果等。课外创新最高能拿4个学分,计入总学分,并作为推荐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这一学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力支撑着学风建设和另一重要环节“培育校园竞赛文化”的顺利进行。

  “竞争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打造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实现培育校园竞赛文化与企业竞争文化无缝对接,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一项必要措施,体现了高职院校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教育特点: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担当导演,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职业技能训练,通过竞赛式教学,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大力发展各类竞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与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念,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个性化培养推动全面素质教育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而非仅仅培养几个尖子生。作为一项全面素质教育行动,学风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建设: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二是对最终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进行选拔和深造。因此,它的推行过程也包含了基础性的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两个层面。前者主要通过实施“6个一工程”推进,后者则以分层分类教学为起点推行。“6个一工程”,指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要争取至少达到全面素质培养“6个一”:参加一次科技赛事、参加一次企业实践、投身一项志愿服务、形成一项业余爱好、参与一项企业项目、取得一项职业证书。在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今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业余爱好。这些是每一个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6个一工程”可为合格毕业生的“批量制造”打好基础关。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硬件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不设防”地开放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室,把实验室钥匙交给学生自主管理,逐步开放全部实验室供学生自主使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得到一个个在实验器材前专心忙碌的年轻身影,充满活力和干劲。开展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考虑以分层分类教学为起点,推进包括创新学分、校园竞赛文化等环节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一是可以将高等数学分成基础、中级、高级3个层次,学生所属专业对于高等数学要求不高、本身兴趣不浓的可以选学基础层次的高等数学;学生所属专业对于高等数学有一定要求的可选学中级层次;学生所属专业对于高等数学有较高要求、本身兴趣浓厚、准备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可选学高级层次和后续数学类课程。二是可以将外语分成一级和二级,一级以通过AB级为目标,二级以四、六级为目标,学生根据能力和兴趣选学。三是可以对体育实行一个学期的体育素质教学,一个学期的分类教学。体育素质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要达标的统一模式,分类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兴趣选修篮球、网球、武术等各类体育技能,使学生能养成一项体育爱好,以后终身受益。

  3.导师团队合作培育高技能素养

  在学风建设中,导师团队合作育人是进一步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导师团队是高职院校为每个班级学生所配备的指导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包括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企业专家和学生家长代表。他们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的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表率者、鼓舞者,不仅授业、解惑,更教学生处世之道。

  “导师团队制”致力于从机制上保证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解决“教学管理两张皮、素质教育不附体”的难题。高职教育要有产业思维和企业思维。因此导师团队引入了企业ISO9000“全程,全方位,全员”概念,实施“四全育人原则”,即全员育人、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团队成员将学习过程、活动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以及第二课堂的活动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发展愿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并制订学习计划、选课和选择专业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活动中,导师团队还肩负着另一重任:进一步观察并发掘动手快、反应灵敏、悟性高的学生,通过实训课、导师团队活动以及本专业范围内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对于选拔的优秀学生,高职院校可采用开小班选修课,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荐到与高职院校有紧密联系、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董事单位进行实习,针对个人设计培训方案,请专家辅导等措施,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学生二、三年级期间,鼓励他们根据各自的技能特点参加相应的行业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以及国际范围的竞赛。

  (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激励学生学习的特征,可以较好的反作用于学风建设,保障优良学风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集中地,大学校园的魅力就在于它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文化气息无形地影响、熏陶着大学生,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都应该科学的规划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蓝图,并通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三)制定长效机制推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运行模式、教育理念、课程知识、教育方法、管理结构、教育目标和心理预期等形式之中,并对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地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用长效机制推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就意味着从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各个方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奖励和惩罚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时刻发挥着心理强化的作用,并最终体现在教学、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都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不能单纯孤立的只局限于学风建设本身,而应该看到学风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将学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和长期建设,才能真正使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建设 院校 校园 文化 探讨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