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9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一、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回应的一种方式[1]。高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是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教育多样化的迫切愿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人才战略支点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是培养国际技术技能人才的推手,是提升教育软实力,提高人才竞争力、加快国际化步伐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作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有责任和义务满足企业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需求。使之积极成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协同者,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国际化促使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国内专业发展的前沿,而且要把握国际专业发展动态,熟悉国际行业企业标准。建设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知识和经验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尚存困境,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较短

  高职院校在长期关注规模扩张式发展后,内涵提升式发展也才不过10年的时间。各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办学基础薄弱,尚未充分重视提升教师国际化整体素质,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期望获得国际交流的机会增加。高职院校国际交流虽已开展,但往往以教师个体的行为为主体,没有形成学校统一意志,起步慢实施艰难。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教师发展管理机制依然延续本科特征明显。现有规章制度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修培训等制度,无法摆脱本科标准的禁锢,高职尚未形成独立国际化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

  (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机会不多

  受高职院校传统办学定位影响,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高职院校国际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比较少,限制了教师发展的国际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出国留学的派出力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多数教师缺少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的机会。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与国外联合进行师资培训方面开展了尝试。国家层面主要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等;地方上如: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但总体数量上不多,以浙江省为例,根据2012―2013学年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业绩考核公示数据,专任教师出国(境)外访学三个月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5%以下的高职院校为38所,占高职院总数(45所)比例达84%。教师队伍参与国际化机会不多已成为阻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步伐。

  (三)出国培训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发展很大,但在质量上尚未充分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任重而道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是长期制约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国际化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人均师资建设经费仅为1.07万元,这与动辄数万元的出国经费相比较差距较大。在公办院校严格控制出国经费的背景下,教育经费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形成较大差距。出国培训费用相当于数倍于国内培训费用,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这将约束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

  (四)教师发展国际化的认识不够。

  国际化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应当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国际化的教育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的论断虽已经提出多年,但受传统办学观念影响,职业教育走出低层次教育的认识误区依然任重道远,国际化意识淡薄的问题依然存在。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仅38.5%的院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3]。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趋于完善,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在加快内涵发展转变过程中,教师队伍国际化理念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三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高职教师国际化发展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在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4],明确国际化发展的导向性和鼓励性。其次,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依法治校机制,让教师国际交流走向法制化、专业化和市场化。通过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机制制度的建立,整体提升院校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够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化统一意识。第三,高职教育领域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制订并实施符合形成统一高效的高职教师国际化发展专项计划。落实配套的专项资金,坚持实施完善的教师国际发展计划,促进教师国际化有效开展。

  (二)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

  师资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拥有国际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全球观念、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采取积极的引智工作,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加入教师队伍,以保证师资来源的国际化。要积极创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形式,相同需求的院校尝试联合引进,实现共享教师资源。更重要的是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让业务过硬素质全面的教师到国外去接受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跨过交流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三)加强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树立具备国际视野的参加国际竞争、交流合作的意识,主动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观念, 积极接触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并吸收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创设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具有国际水准的教育标准。在授课观念上,更新国际化教育理念,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积极与国际接轨。在课程形式上,加强普及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观念,引进和学习国外著名大学的优质课程体系、课程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坚持有效转化,接轨本土化策略发展。在课程管理上,推行国际上以选课为中心的弹性课程学习制度,与国际互认的先进课程体系等。如:技术型人才的国际认证协议《悉尼协议》,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同样具有积极引领作用。教育观念的转变,将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的步伐。

  (四)积极推进国际间交流

  构建开放合作平台拓展交流途径。科研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动力,发展和支持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也应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设立多种形式的国际问题科研基地,优化环境,加大投入。积极吸引世界一流学者和团队前来从事合作研究,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发展。

  四、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给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带来职业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高职院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站位看待国际化大背景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要善于利用国际和国内良好的环境、丰富的现有资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国际化水平,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服务。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路径 院校 教师 研究 发展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